2025年03月27日

在光谷,阅读开始随处可见,也滋养着人与城的生长

光谷书房 墨香浸润一座科创新城

光谷书房创意产业基地分馆。

光谷书房生态大走廊分馆。

光谷书房分布图。

光谷书房光谷里分馆。

光谷书房科学岛分馆效果图。

龙泉书院效果图。

扫码看详情

“6米高的大玻璃幕墙,早上一进馆,天气好的时候,阳光洒满整座书房,勾勒出每本书的轮廓,能量满满。”3月14日早9时,“00后”女孩韩洁已在光谷书房创意产业基地分馆门口排队等了十几分钟。

此刻,位于武汉关山大道的这家书房准时开门,人群开始快速前挪、扫码进馆。

韩洁往后回望,3个进馆闸机,书友们自然排成3队,从书房闸机口一直延伸到大楼外,足足有十几米远。

“幸亏早到了,不然就坐不到喜欢的位置了。”韩洁进馆后,像很多书友一样,直奔自己心仪的座位——最靠东边的第二排。

这里紧邻4棵高达4米的仿真绿树,沙发环绕。捧上一本好书,在沙发上静静阅读,成为不少网友打卡的理由。

阅读区顶上的一个个小圆灯,星空氛围感拉满。

浅色木质书架、绿树与少量跳脱的橘色,色彩搭配“讨好”着年轻人时尚、简约的审美。

利用书架,将阅读区分为成人区、青少年区和少儿区,互不干扰。

每个书桌上都有一盏灯,可以“无级变速”调亮度,还有充电插座、USB接口,椅腿贴上静音垫,“真是太‘宠粉’了!”韩洁说。

“每天开门半小时后,阅读区的座位就会满员,周末1000个预约名额经常会被约满,太火爆了!”光谷书房创意产业基地分馆图书管理员陈凡说。

每座书房都有自己的特色

借阅量位居全省城市书房前列

2022年4月,光谷书房开始陆续开馆。

第一批:大学科技园、光谷里、生态大走廊、未来科技城和花山分馆;

第二批:政务服务中心和左岭分馆;

第三批:创意产业基地、广电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龙泉书院、光谷科学岛、武大科技园分馆。

据统计,这三批书房全部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近8000平方米,图书超20万册,阅读座位1300多个。

“每座书房都有自己的特色。”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光谷里、创意产业基地分馆主题定位为“文化+创意”,大学科技园、武大科技园分馆突出“教育+文化”,未来科技城、光谷科学岛分馆展示“科技+产业”,花山分馆、左岭分馆主打社区亲子阅读……

据透露,正在建设的光谷科学岛分馆将有一面净高9米、面积达100多平方米的书墙,建成后将有望成为新的打卡点。

书籍配备上,光谷书房嫁接国家图书馆资源,重点选择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信、上海译文等国内重点的出版社近十年的畅销书以及近5年的所有书目,豆瓣近5年TOP100书籍,国内百佳出版社的重点书籍等等。

“都是顶级出版社近几年出的好书。”3月14日,“80后”读者张宇欣在创意产业基地分馆反复比较了20多本书后,一次性顶格借满了12本。

个性鲜明、设计时尚、书籍精选,一座座书房火爆出圈、一座难求。

在光谷,阅读开始随处可见。

截至2024年底,光谷书房共服务入馆112.2万人次,借还书总量174.5万册,办理读者证超3万张,在全省436家城市书房中名列前茅。

从政府投入到市场参与

创新是刻在光谷基因里的,书房也不例外

中国光谷,自1976年拉出我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以来,如今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基地和激光产业基地,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科技创新一路高歌猛进,文化配套起步却相对较晚,曾被网友戏称为“文化沙漠”。

2021年,湖北省图书馆提出在各地建设楚天书房,并给予一定支持,“喊渴”的东湖高新区迅速响应。

当年6月,该区决定由政府出资建设、运营光谷书房。

然而,光谷毫无书房建设经验,“前期的图书加上技术支持,以及图书管理员的培训,都是省图书馆帮我们完成。”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这也成就了光谷书房的一大创新:光谷书房与省图书馆书籍通借通还,极大地提高了光谷居民借阅省图书馆书籍的便利度。

然而,光谷书房扩张太快,省图书馆很难持续支持。到第三批光谷书房建设的时候,光谷自己掏钱买书16万册。

如今,我国图书馆分类法中22个大类的书籍,光谷书房实现了全覆盖。

正在建设中的龙泉书院,着力打造明史特色,如今已选购到海内外现已出版的全部339册《永乐大典》复刻本,目前全国没有几家能将其收藏完整的图书馆或研究机构,具备极高的史料和文献价值。

未来科技城分馆珍藏《荆楚文库》300册,设立专架,这一湖北省重大文化工程首次出现在了城市书房中。

随着一家家光谷书房火爆出圈,市场敏锐捕捉到了它的引流能力,纷纷找上门来,提出出资投建。

创新,是刻在了光谷基因里的,光谷书房也不例外。

第三批光谷书房打法全面焕新:政府不再“包办”,而是由市场主体出场地投资建设,政府负责把关建设方案、选配图书、租赁运营。

创意产业基地分馆,第一个吃螃蟹。“这将实现双赢,政府大大节约建设费用,园区则提升了配套和氛围。”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总经理董思艺说。

龙泉书院、光谷科学岛分馆、武大科技园分馆,纷纷走上市场化模式。据了解,眼下还不断有商业体提出想建光谷书房。

当一缕缕书香与浓烈的科技气息相遇

文化与科创的交响曲奏响

一间间小小的书房,一缕缕人文的墨香,与光谷浓厚的科技气息相遇。

从“武汉地图外被遗忘的两厘米”到518平方公里,如今的光谷,已汇聚200万人居住生活,超15万家企业创新创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700多家。

以年轻人、高知居多,光谷居民对阅读需求非常旺盛。

“开馆后,我几乎每天都来,一方面看心仪的书,同时准备一项执业考试,幸福感拉满。”最近,韩洁对《窄门》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爱不释手。

年近40岁的读者程青,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公司楼下就是未来科技城分馆,“隔个几天都会到楼下借书,自己看的,两个孩子看的,太方便了。”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她的借阅量达到311本。

楼下不远处有一座书房的梦想,正在光谷照进现实。

令董思艺有些意外的是,创意产业基地分馆开馆后,不时有创业者到书房感受到这里的高人气和文化氛围后,打电话咨询落户基地创业。“书房的文化气场,像一本无形的招商手册。”有创业者说。

该分馆二楼,一个聊创意、谈合作的创新空间即将投用,不断打破书房的边界,提升园区配套,让落户企业更有获得感。

书房提升品质、文化赋能产业的奇妙化学反应,正悄然发生。

从光谷书房起步,光谷图书馆、光谷美术馆、文体中心、电竞中心、微短剧拍摄基地、演艺基地等文化场所正纷至沓来。

文化+AI,文化+VR/AR,文化+游戏……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多条产业赛道上,光谷正加速奔跑。

光谷,一座科创新城的“理工”气质,正被缕缕书香浸润,糅合出赛博味道,让更多年轻人出奇创新、肆意玩耍。

开一扇窗,让阳光洒进绿色的书房。创意产业基地分馆门口的这句话,韩洁特别喜欢,“在书房学习,也会开启我人生的一扇窗吧!”

入夜时分,韩洁走出书房,大楼外墙上,6只折纸造型的小飞机飞向高空,在夜色中格外明亮。

--> 2025-03-27 在光谷,阅读开始随处可见,也滋养着人与城的生长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9452.html 1 光谷书房 墨香浸润一座科创新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