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石首 加工厂建在主产区

一家企业带活15万亩虾稻田

海铧水产加工车间。(受访单位供图)

眼下,随着小龙虾养殖季收尾,石首市调关镇成片的虾稻田里,已经种上了稻谷,嫩绿的秧苗迎风舒展。“今年虾价好,比去年挣得多。”盘点一年来的养虾收入,观音庵村虾农孟强力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调关镇水资源丰富,河网交织,虾稻田星罗棋布,养殖小龙虾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增收来源之一。

以前,这里的虾农却饱受“丰产不丰收”的困扰。“那时虾价全凭虾贩子一张嘴,有时候明明行情好,价格也被压得很低。”有着15年养殖经验的孟强力回忆道,由于本地没有加工厂,小龙虾只能依赖中间商收购,且虾价不透明,虾农的效益得不到保障。

转机发生在2016年。常年在湖南开办工厂的马先海回乡后,开始着手调研石首的小龙虾产业。最初,他从中间商做起,从虾农手上收购小龙虾后,再转销往潜江。

2018年,调关镇政府给予政策优惠,马先海顺势创办海铧水产,主要从事小龙虾的加工及销售。7年时间,企业从初创到壮大,今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先后获评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

走进海铧水产加工车间,7条生产线火力全开,工人们戴着口罩、帽子、手套,身着无菌服,手指翻飞间,快速地将一只只小龙虾剥头留尾。这些半成品虾尾,随后被销往湖北周边、江浙以及东北地区。目前,企业产值已超过7000万元,日均加工小龙虾近60吨,预计今年总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收购本地小龙虾,降低了物流和损耗成本,因此在价格上要比外地小龙虾高0.3元左右。”马先海补充道。

海铧水产落户,补齐了调关镇“有虾无厂”的产业短板。现在,该镇已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辐射带动调关镇、东升镇、桃花山镇15万亩虾稻田养殖效益,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富民愿景。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石首频道 作者 陈卓 张谦 王岗)

--> 2025-07-21 石首 加工厂建在主产区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21023.html 1 一家企业带活15万亩虾稻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