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

执法不能只见法条不见人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日前,山东临沂一饭店老板因随手拍菜被罚45万元,引发公众质疑。当地回应称当事人涉嫌发布国家禁止食用的动物蛤蟆加工菜品的视频,但5月12日已决定不再处罚。公众对通报中的含糊表述表示疑惑,质疑罚款依据和执法程序。目前,联合调查组正开展进一步调查。

自家店做的菜,既没标价也没挂销售链接,算不算违反广告法?45万元的罚单,塞进商家门缝里,严肃的执法行为怎可如此随意?这笔巨额罚款的依据,究竟是涉嫌生产加工国家禁止食用的动物,还是涉嫌发布了这个视频?执法行为是严肃且严谨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经得起审视和推敲。当前,各地都在反复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如同阳光雨露,营商环境好的地方,必定不会是乱挥执法大棒的地方,必定不会是阻碍各类经营主体百花齐放、健康成长的地方。相反,这些地方对任何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执法行为都会审慎为之。

从“拍黄瓜”事件到“芹菜案”,“天价罚款”案都事出有因。这些案件均折射出一些地方行政执法中难以忽视的“机械化病灶”。对一家经营餐饮的小店来讲,45万元的罚款远超其承受能力,亦与可能行为的危害程度不成比例。只见条文不见人情,只见程序正义却不见人心正义的基石,忽略对社会效果的掂量与对微小个体承受能力的体察,这些天价罚单若真落下,非但难收规范市场之效,反而会压垮一个普通经营者。

法律的尊严不仅在于白纸黑字的威严,更在于每一次精准而温暖的落地实践之中。天价罚单屡见不鲜,值得思考的是执法理念的纠偏与重建。法律的权威理应得到守护,但执法人员不应只会机械执行法条文字,更须迈开步子沉下身子,去真切感知经营主体的生存境遇,理解一项举措可能带来的具体影响。处罚并非最终目的,而是促使合规的手段。让处罚种类、幅度与行为性质、后果以及当事人承受力紧密关联,避免“一刀切”式的简单粗暴,当是每一次执法行为都应该握紧的准绳。

法律文本之外,尚有人心所向这杆看不见的温度计。小微企业既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又是服务民生的“经济细胞”,不仅承载着万千家庭的生计与希望,更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政执法当如良医,既需诊断之敏锐,更需下药之审慎,在法规与人情之间找到那条承载着公正与希望的路。

--> 2025-07-15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20348.html 1 执法不能只见法条不见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