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张克龙 杨艳琴
近日,武汉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鲜红的血液在血细胞分离机的管路中安静流淌,如同一条无声的承诺之河。来自荆门市东宝区浏河社区的“90后”退伍军人罗宇(化名)躺在采集床上,历经4天动员剂注射和4个多小时采集,256毫升满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终于成功汇聚到采集袋中。
2019年,21岁的罗宇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2020年,在一次公益活动中,他得知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便毅然留取血样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2021年,罗宇退役回乡,成为一名高速公路员工。随后,他第一时间联系骨髓库工作人员,将自己的信息转回湖北分库。
2024年9月,一个来自荆门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诉他,初步配型成功。罗宇毫不犹豫地利用闲暇时间完成高分辨血液复查,就在他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全力做准备时,因患者原因捐献中止。
今年5月,再次初步配型成功。接到电话的罗宇说:“上次没帮上忙,这次一定要成功。” 复查、体检……他全力配合,获得捐献许可后,他第一时间向单位请假,奔赴武汉,以军人的姿态站上这个特殊的战场。
赶往武汉捐献前夜,父亲慈爱地看着儿子,母亲温柔地握着他的手,一起对他说:“你做得对,家人都支持你,为你自豪。”
罗宇这份执着守护生命的赤诚,植根于优良家风。罗宇父母常年活跃在献血一线,父亲坚持献血20多年。
7月2日下午,历时4小时采集,这份沉甸甸的“生命火种”被郑重交接,送往远方那位素未谋面的患者。得知捐献成功,罗宇疲惫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当被问及感受时,这位腼腆的年轻人话语朴素却字字铿锵:“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救助他人,都是应该的,能配型成功是我的幸运,只要能救人,再等一次,再捐一次,都值得。”
据悉,罗宇是荆门市第57例、湖北省第733例、全国第20474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