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梁
打造全国领先的产业支点,关键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湖北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拥有显著的交通区位、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条件,深入认识其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积极探索将发展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有效路径,是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空间布局
湖北“得中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特别是独特的“铁水公空网”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优势,可以大幅降低先进制造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当前湖北尤需善用“水”“空”“网”形成的交通区位新优势,加快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在细分行业形成集聚发展优势。
依“水”布局绿色产业。水是湖北最大特点和最优资源,“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是湖北绿色发展的基本遵循,依“水”布局绿色产业是建设产业支点的必然路径。湖北应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多式联运中心、荆汉运河等重大工程,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发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绿色服务等产业,形成一批绿色产业集群。
依“空”布局高附加值产业。加快向高价值链攀升是湖北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随着花湖国际机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通道的建成,以及一批海外仓、境外经贸园区建设的加快,湖北迎来依“空”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的良好机遇,应面向全球精准招商,以临空临港产业园为主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推动“产、贸、园”融合发展。
依“网”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数据和技术已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湖北应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和技术交易网,依“网”布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以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合成生物、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
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激发现代化产业体系策源动力
科教资源丰富是湖北最大优势,体现在数量多、质量优、成本相对较低等多个方面,是助力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活跃变量。
加大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性科技成果的产出。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统筹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激励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创新教育,激励更多的创新资源投入基础研究,激励更多的人才投入创新创业,滚动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加快“71020”高校创新体系建设,从源头上强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科技基因。
加快以企业为“主角”的科技成果转化。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应坚持以企业为“主角”组织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重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重塑“技术研发—工程验证—产业化商业化”的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创”与“产创”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
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安全
湖北产业基础优势明显,在核心技术攻关、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研发、基础软件研发、先进制造技术、检验检测认证等方面实力雄厚,有效增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和安全性。
加强AI驱动的“新基建”。“新基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湖北尤其应加强AI驱动的“新基建”,如数据中心、算力中心、核聚变能源、新能源充电设施、工业互联网等,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新的产业基础。
重视培育基础产业。湖北应坚持技术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赋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加快发展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基础产业,将基础产业打造成湖北特色产业。
发挥规模化制造潜力。湖北应以产业基础优势争取打造全国集成电路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绿色制造业发展高地、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等,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先机,培育一批有坚实产业基础支撑的世界一流企业。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