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林晶、通讯员段蒙蒙)6月3日10时许,安徽省金寨县史河上,吊机将重达37吨的钢结构部件缓缓吊至20米高的空中,随后落到桥墩上。这是沪渝蓉高铁合(肥)武(汉)段金寨史河特大桥吊装的首个钢桁梁部件,标志着这座“钢桥”开始了关键工序的施工。
金寨史河特大桥位于安徽金寨县,是全线控制性工程,长540米,3个主跨跨越河道。一般来说,此类大桥采用混凝土连续梁施工,但该桥创新采用钢——混组合结构设计,由混凝土预制面板和钢桁梁组合而成。中铁十一局汉江重工该项目现场负责人郑俊涛介绍,此类结构在以往的普速铁路和公路大桥中使用过,但在高铁桥梁建设中确实是罕见。这种组合形式让该桥大幅减重,同等长度下,1.3万吨的“体重”仅为连续梁的一半。
大桥“减肥”后,能否承受时速350公里高铁带来的冲击力?郑俊涛介绍,混凝土结构,抗压性能强;钢结构,抗拉性能强。组合起来能发挥各自优势,完美配合,协同受力。“整体重量虽然减轻了,起到了1+1>2的效果,相当于一个人减肥后,力量更大了。”
红色的钢桁梁部件,架在两个桥墩之间,安装时高度达到了6.5米到13米。“要体现整个钢桁梁‘刚’的一面,我们在原料、焊接方式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保证整个钢桁梁结构的连续性、整体性。”郑俊涛介绍,钢桁梁采用了高强度钢和全焊接模式,没有一个螺栓和一块连接板,钢结构部分焊接采用了全熔透一级焊缝。钢桁梁与混凝土桥面板之间通过现浇混凝土和剪力钉传力,相当于用强力胶水将两者紧紧地黏在一起。
经过工艺创新,该桥预计将减少10%—20%的用钢量,降低运维成本30%以上。同时,比传统的连续梁结构稳定性更高、韧性更好,刚度较纯钢结构提高20%—40%,列车以时速350公里的速度通过时,可以确保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平顺性。据郑俊涛介绍,该桥建成后,将为我国高铁钢桁梁桥梁建设提供更为优化、高效、绿色的典型示范。
沪渝蓉高铁合武段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建成后,将在合肥至武汉间形成新的高铁大通道,进一步优化长江经济带铁路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