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01日

荆天楚地护雏声 爱润童心向未来

近日,武汉经开区民政局举办公益研学活动,40名困境儿童怀揣好奇与期待走进武汉商学院,在浓厚的书香与欢乐的氛围中领略校园魅力。“六一”儿童节前夕,根据民政部等五部门部署,我省各地以“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为主题开展关爱服务,促进困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近年来,省民政厅聚焦人民群众、困境儿童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推进全省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困境儿童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从“兜底保障”到“多元关爱”

在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中专部读书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洁(化名),每个月都会收到一笔“生活费”,“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这笔钱解决了燃眉之急,我可以专心学习。”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目前全省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和社会散居养育平均标准分别达到2586元/人·月和1604元/人·月,位居全国前列。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比照孤儿养育保障标准执行。落实成年孤儿每人每年1万元助学政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年后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一次性1万元助学政策,还依托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利用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近400万元开展适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免费学历教育项目。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困境儿童精准兜底保障,深入推进落实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困境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纳入保障范围,认真开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以及适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免费学历教育项目。”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负责人说,从“兜底保障”到加强留守、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多元关爱”,湖北一直在努力。

去年1月,省民政厅联合15部门开展湖北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困境儿童保障制度,切实维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法权益。5月,省民政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构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推动关爱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6月,省民政厅等10部门启动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建立信息台账,为实施关爱保护服务、加强资源整合提供数据支撑。

今年,省民政厅等23部门印发《湖北省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实施方案》,发布《湖北省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基础清单》,共6类22项,保障流动儿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发展有保障”。“我们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完善保障措施、加强关爱服务,为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负责人说。围绕“为困境儿童强心、为儿童工作者赋能、为部门协作助力、为阵地服务提质”,省民政厅还选择谷城县、秭归县、赤壁市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强心计划”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新模式。

儿童福利阵地焕新颜

今年5月,在中国儿童福利协会主办的“儿童福利领域机构负责人交流培训班”上,襄阳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廖红娅介绍“开门办院”的探索与实践,赢得与会领导、专家和同仁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也是当前我省儿童福利领域基础性民生建设的主要任务。”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负责人介绍,在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方面,省民政厅拨付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790万元支持13家市州儿童福利机构设施设备配置;持续开展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儿童福利机构业务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举办全省孤残儿童护理员、康复师培训班,认真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发挥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黄石市等4家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省级实践基地示范引领作用,为全省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提供参照样板。

在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能力建设方面,省民政厅拨付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360万元支持9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设施设备配置;开展市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高质量发展建设试点工作,确定8家机构(其中地市级4家,县级4家)作为试点单位,并在赤壁市召开座谈会,总结推广有关经验做法,探索机构高质量发展方法路径。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我省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儿童已全部移交给市州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省民政厅指导各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专业人员、有经费保障、有运行机制、有服务开展、有工作评价”目标推进建设。印发《湖北省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工作清单(试行)》,指导全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积极发挥作用,全面推进机构规范化运行管理。

打通儿童福利工作“最后一公里”

5月28日,省民政厅在鄂州市举办全省儿童主任示范培训班,通过优秀的基层儿童福利工作者经验交流、专家辅导授课、现场观摩等形式,提升儿童福利工作者专业化能力水平。目前,我省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实现配备培训全覆盖,打通了儿童福利工作“最后一公里”。

丹江口市石鼓镇儿童督导员王燕介绍,该镇有2000多名儿童,儿童群体结构复杂且需求多元,她和基层儿童福利工作者一一入户走访困难家庭儿童,提供关爱帮扶,发现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负责人介绍,包括基层儿童福利工作者在内,我省建立“四支队伍”,构建全周期守护儿童健康成长体系。有序培育社会组织,每年安排社会组织培育引导补助资金,聚焦“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开展特色专业服务,整合场所阵地,建设孵化基地,提升服务能力。链接慈善资源,联合省慈善总会实施“童享阳光”困境儿童助养计划项目,设立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基金;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每年投入1200万元,在27个县(市)240个村开展“童伴妈妈”项目,并指导各地借鉴项目运行模式。借力整合专家力量,组建由高校专家教授、专业社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组成的专家队伍,持续提升基层儿童福利工作质效。(湖北省民政厅)

--> 2025-06-01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16219.html 1 荆天楚地护雏声 爱润童心向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