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孟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深刻理解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价值,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价值在根本上源自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任何价值都有其客观的基础和源泉,精神价值也不例外。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既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源头活水,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精神价值产生的现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价值所反映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所具有的精神特质与广泛参与现代化建设的人民群众之间的价值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精神价值,也能创造它自身所需要的这种精神价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价值之间的这种“自洽”关系,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有集中的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文化。文化表征着更基础、更广泛的精神价值,因而也能够转化为更基本、更持久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并随社会发展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把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变为鲜活的、与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适应的文化传统。促成从传统文化到文化传统的转变,关键是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为当代人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最佳场域。
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最宝贵的精神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现代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作为对现实中的“鲜明标识”的观念上的反映,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所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蕴含着最宝贵的精神价值。与其他类型的价值相比,精神价值是更高层次的价值。但精神价值不会凭空产生,而是要受到精神生产的制约。精神生产,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要“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由此决定,社会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会产生与这一时期的物质生产内容相适应的精神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在本质上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所进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也要相协调。这种协调在价值层面辩证地表现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生产相适应的精神生产总是能充分地转化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精神品格。作为党和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价值。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价值必须重视和正确对待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推进而不断生成。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价值就是要找到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之间的契合点,把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转变成新的历史经验的生成过程。历史是成为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正在创造的历史。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价值,就是提升我们把历史映照进现实、把历史经验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是提升我们变革现实的本领的有效途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历来重视经验的总结和运用。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要历史经验,既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又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和运用的原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经验之所以宝贵,关键在于管用。宝贵经验不仅是对“过去我们为什么会成功”的反映和总结,更是对“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的思考和启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之道,其中包含有关于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是它能够被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的根本原因。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必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增添新的内容,为人类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广泛的价值指引。
(作者为湖北工业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