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党建领航 谱写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时代华章

建设中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光谷院区(光谷人民医院)。

2025年4月,医院党委书记刘争(左三)与医院青年医师座谈交流。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50米高空之上,四栋主体建筑由巨型钢结构连廊凌空相接,锃亮光洁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发出夺目的光辉。4月29日,建设中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光谷院区(光谷人民医院)现场传来捷报:项目已进入全面装修阶段,预计今年底建成投用。这座承载着“设备一流、管理一流、队伍一流、服务一流”目标的光谷院区,代表着中南医院医疗核心治病能力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快速攀升、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的奋进脚步。

从1956年建院时的百张病床,到如今拥有7个国家级平台、8个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57个创新平台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在最新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榜单中,中南医院跻身全国31位。“历史性跨越的实现,得益于医院坚持党建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书记、眼耳鼻喉口腔医院(院中院)首席专家刘争表示。

珞珈山下,东湖之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建筑群静静伫立在那里。在这里,四千余名医务工作者日夜奋斗在临床工作一线,守护着人民的健康。

党建领航:

把稳高质量发展方向舵

智慧手术室、远程手术机器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精准便捷的就医体验……2025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光谷院区(光谷人民医院)携医疗前沿科技亮相。这座智慧化未来医院建成投用后,不仅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还可通过5G医联网与东湖高新区12家社区“连为一体”,提供实时一键会诊、一体化培训基层医护、院前急救一张网等多项“托底”功能。作为光谷首家区属医院,也将成为区域医疗枢纽,这一承上启下的定位,让人们对光谷院区憧憬无限。

“医院党委将以建设光谷人民医院为契机,深耕亚专业发展,聚焦微创医学、器官移植、危重症救治等领域,开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沿医疗技术。”医院党委书记刘争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调研光谷院区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湖北)紧急医学救援队资源优势,不断提升省域应急救援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彰显公立医院使命担当。

医院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落实省委重要部署及湖北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医院在党建领航、医疗服务、人才创新、管理协同等各方面向服务支点建设聚焦聚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中南力量。

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统领,坚持“讲政治、善作为、守规矩”,增强“支点意识”,不断提高医院领导班子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持续推进“样板党支部”和“党员先锋工程”建设,深化党支部“结对共建”,深入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将政治势能转化为发展效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同时,纵深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实现政治领航与廉洁护航同频共振、双向赋能。

人才强基:

夯实医学发展蓄水池

在新时代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中南医院涌现出一批担当作为、追求卓越的青年医学骨干。2025年,叶少军、章剑剑、胡波三位医生,凭借深厚的专业造诣、突出的科研成果和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卓越表现,荣获“国家优秀青年医师”称号。

叶少军精研器官移植,累计主刀和参与肝、肾移植手术逾三千例,持续攻克危重肝病移植技术瓶颈;章剑剑勇攀脑血管外科高峰,在国际上创新提出“都江堰式搭桥”术式,提升了烟雾病治疗新标准;胡波奋战重症医学前线,在体外生命支持和血流动力学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

“医院党委始终将人才作为第一战略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刘争表示。院内已构建医教研一体化、人财物全链条、引育用留全流程的人才成长和保障体系,鼓励跨学科交叉与产学研融合,破除发展瓶颈。同时,医院加快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床专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着力打造人才高地,建设人才友好型医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为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医院推行“优博计划”“栋梁计划”和“攀登计划”等人才分层分类培养体系,五年来,中南医院入选省市级及以上人才计划92人次,尤其近两年,王行环入选首届国家杰出医师,徐华、靳英辉、连欢等一批专家入选国家级人才,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医院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医院以“医学+”为核心,加强临床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成立医学研究院、药学研究院、交叉研究院三大研究平台,通过特聘PI与临床科室直接对接的方式,与68位教授(其中52位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临床-基础科研转化。

此外,医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修订教师教学考核办法和师德师风奖惩制度,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将师德要求贯穿教师准入、培训、考核、晋升全过程,实行“一票否决制”,大力弘扬新时代教师道德风尚。多位教师荣获“荆楚好老师”、武汉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十佳优秀教师”等称号。

医院获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最高等级认证,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多个“国字号”教学平台。学院设有3个学系、31个教研室,拥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博士、硕士授权点,学科体系完善。学院与法国洛林大学合作创办“中法医学实验班”21年,建立中法手术机器人培训中心,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开展教学改革项目10年,是国内唯一法国三任国家领导人到访的医院。

创新驱动:

打造医研融合新范式

以培育医学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中南医院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持续保持国家级基金立项数量增长的良好势头。加快医学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深化生物医学与前沿基础研究、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创新,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更多突破。聚焦临床诊疗核心技术攻关,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医改不断深入,向创新要发展,对公立医院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刘争表示,医院党委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临床一线深度融合,重点打造新“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除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外,还包括完善创新培育体系,通过创新培育基金、交叉联合基金,增设青年人才及学生专项支持计划,不断增强临床科研攻关能力;强化学科平台体系,通过平台建设、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支持计划,促进医工、医理融合,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健全条件保障体系,通过医学科研中心、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医学联合创新中心、光谷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动物实验中心、临床试验中心、循证医学中心、生物样本库等一批科研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通过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形成‘临床需求驱动技术革新-学科交叉产生新质生产力-高端人才引领原始创新-平台保障加速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医疗机构科技创新能级。”刘争说。

2025年,中南医院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6年稳居A+,位列全省综合性医院第3名,疾病诊治难度系数(CMI值)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在最新发布的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中,医院位居全国31名,危重症医学、传染病学、泌尿外科学、变态反应学4个学科蝉联全国前10。2024年度国际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医院第10,位列全省第一。医院连续15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使命担当:

绘就健康中国同心圆

2024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成为我省唯一正式获批的国家卫生应急队伍,也是湖北省在紧急医学救援领域获批的首支“国家队”。继2022年获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湖北)后,形成“国家级基地+国家级救援队”的双国家队阵容,也标志着湖北省在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2024年以来,救援队已高效完成6次空中转运任务,常态化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未来还将依托主院区与光谷院区“院前急救一张网”实现全域协同,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黄金救治时间,有力支撑了湖北省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刘争表示,卫生应急救援队的实战表现,正是中南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贯彻医改举措、优化服务流程的生动缩影,彰显了医院的公益性与专业水平。

中南医院党委始终坚守公立医院的政治属性和社会责任,持续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常年开展“组团式”援疆、援藏、援外及对口帮扶,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和群众健康获得感。

同时,医院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快构建高效能、现代化的治理体系。通过实施“大医务”协同管理模式,强化多部门联动,以精细化管理和成本管控“双轮驱动”,持续提升运营效能与医疗质量,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引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责任,以红色引擎驱动医疗、教学、科研高质量协同发展。医院将勇立高质量发展潮头,以医学创新为笔、为民初心为墨,奋力书写服务国家战略、守护人民健康的时代答卷,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服务保障湖北支点建设中展现更多中南担当、贡献更多中南力量。

(张翼飞 於鑫益)

--> 2025-04-30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13141.html 1 党建领航 谱写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时代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