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襄阳,是金庸先生偏爱的“侠义之城”。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襄阳,也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推介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山水形胜相映,古今文脉交融,汉江如练绕城郭,岘山叠翠映楼台,城在山水间,人在画中游。
这里,文化遗产丰富,英雄人杰辈出,诸葛亮躬耕陇亩,米芾挥毫泼墨,一砖一瓦皆故事,一山一水总关情。
近年来,襄阳市抢抓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风口、新赛道,锚定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国内外知名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发展目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激发彰显文旅新质生产力,文化和旅游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连续两年年接待游客人次破亿,跻身全国二三线城市游客净流入主要目的地。
从“网红”到“长红”,襄阳文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产业发展之路。
做强文化优势 古城保护利用
古城襄阳,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历史书。
2800余年的历史古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称号,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汉水文化在此发祥。
襄阳境内古迹众多,不可移动文物4000多处,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项。古城、古隆中、米公祠、习家池等古迹闻名遐迩,九路寨、春秋寨等荆山峡谷奇峰险峻,三江五岸、壮阔俊美的山水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全长7300多米的襄阳城墙实施了保护性修缮和抢险加固工程20余项,抢修古城墙4700米,贯通近6700米,再现了襄阳古城墙的巍峨雄姿。”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袁晓宁介绍,近些年襄阳市出台并落实了《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襄阳古城保护条例》《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襄阳市古山寨保护条例》等。同时进一步优化古城管理体制,实现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建设运营、综合管理、行政执法、风貌提升“一盘棋”,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全民共识”。
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古城墙不仅展示了历史,更是人们共同参与、分享记忆的空间。
今年的清明小长假,宜昌游客刘俊豪一家三口再游襄阳。登上夫人城,立于垛口处,汉江两岸尽收眼底。他说,脚下的每一块城砖都像一页泛黄的书简,将千年的金戈铁马娓娓道来,书上的故事在这里具象化了。
铭记历史,方能展望未来;善于传承,方能勇于创新。
襄阳多维度展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发展成果,通过文物陈列布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研学教育、文创产品开发等方式,强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依托单家祠堂、长门、仲宣楼、襄王府等四处文保单位打造而成的单懋谦纪念馆、襄阳古城军事文化展示馆、登楼文学展示馆和襄王历史文化展示馆对外开放,让沉睡千年的历史文物与游客跨时空相会;
依托小江西会馆,建成开放了襄阳传统漆器博物馆,引入非遗传承人长期免费开展非遗漆艺研学培训,弘扬襄阳漆艺文化;依托抚州会馆建设襄阳万里茶道申遗博物馆,已完成藏品征集和陈列布展。
“凤林古渡”“水淹七军”、襄水源、习家池等18个主题文化公园宾客云集,美化亮化后的汉江、护城河、古城墙三位一体景观游人如织。古与今在此交融,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绘就一幅“山水名城,诗画襄阳”的动人画卷。
做大产业市场 项目推陈出新
2022年4月29日,襄阳华侨城奇幻谷盛大启幕;
2022年9月21日,华侨城奇趣童年亲子酒店建成开业;
2022年10月1日,凤林古渡生态公园开园,重现“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的大美意境;
2023年5月,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建成开园,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中心生态公园;
2023年12月30日,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开街,歌舞曼妙乐声扬,半城烟火半城诗,成为襄阳古城的又一张文旅名片;
2024年5月18日,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的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并晋级成为国家一级馆;
2024年5月18日,13万平方米的襄阳全民体育运动中心正式建成开放;
2024年9月30日,襄水街正式开街运营,这是襄阳市首个滨水生态艺术街区、襄阳版“清明上河图”;
2025年3月29日,汉江生态城海昌海洋探索馆建成营业;
关圣古镇、五星级旅游饭店云海酒店、襄城马术俱乐部、南漳野生动物园、岘首山景区等重点文旅项目相继建成开放……
引入新项目、完善新业态、创造新需求、丰富新供给。
襄阳文旅以重大项目为引擎,构建以襄阳古城、古隆中、唐城、汉城、习家池、米公祠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体验,以岘山、汉水、鱼梁洲、华侨城、汉江生态城以及603文创园、银河运动公园等为代表的现代都市休闲和以堰河村、尧治河、九路寨、六柱垭等新兴的农文体商旅多业融合三大主线,以文旅引领复合产业链式发展。
日赏繁花盛开,夜游璀璨唐城。4月3日,襄阳唐城景区夜游大型嵌入行进式全景演艺《盛世唐城之大唐倚梦》开启,古色古香的街巷迎来一批又一批身着古装的年轻人。
近年来,《妖猫传》《九州缥缈录》《梦华录》《庆余年2》《长安的荔枝》《影》《你好,李焕英》等120多部影视剧在襄阳取景拍摄,盛世唐城景区、枣阳汉城、卫东机械厂等成为热门旅游地。
襄阳籍导演贾玲执导的首部电影《你好,李焕英》,让“襄阳故事+襄阳美景”火爆出圈,第二部电影《热辣滚烫》,出现了以“襄江”命名的公交车、体育馆,都是襄阳人秒懂的城市记忆;《庆余年2》再次霸屏,跟着小范大人游唐城成为广大游客竞相追捧的旅游方式;《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第二期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跟着诗词游襄阳再次冲上热搜。
旅游不仅是流量经济,更是口碑经济。流量能带来“头回客”,口碑才能吸引“回头客”。
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兼顾“热度”与“温度”?重视游客体验,做好旅游服务。
2000座免费公厕一键搜索,主次干道景区景点标识标牌随处可见,重要节假日近3万个车位免费开放,阅读推广、艺术普及、时尚演艺、品牌节赛等活动层出不穷。
舒心、用心、暖心、省心、安心的公共服务既是展示城市文化和建设成就的“金名片”,也联结着本地居民的“美好生活”与外地游客的“诗和远方”。
襄阳市委、市政府成立文旅融合发展专班,以战略定力锚定发展航向,高位推进文旅资源统筹、要素聚合与产业升级,进一步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出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一江两岸(汉江及两岸)”“一古(襄阳古城及周边)一新(东津文旅新城)”,着力构建以襄阳古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各县(市)协同发展,全时段、全地域、全人群消费的文旅融合体系,展现“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城市画卷和“铁打襄阳、华夏第一城池”的千年古韵。
袁晓宁表示,襄阳将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蓬勃发展,打造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力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让“襄阳好风日”品牌常新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