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聚,百业兴。
4月23—24日,“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第四届全省民间工艺技能大赛在湖北省民间工艺技师学院(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举行。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创造的重要力量。这场汇集荆楚匠心的技艺盛会,对于推动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湖北建成战略支点和实施技能强省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赛选才 湖北民间工艺星火燎原
此次大赛为省级一类大赛,由省人社厅、省总工会、荆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荆州市人社局、湖北省民间工艺技师学院(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漆艺分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驻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协办。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技能强省战略,大力实施“技兴荆楚”工程,着力选拔和培养技能过硬、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厚植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技能人才基础。本次大赛在荆州举行,既是致敬与传承,更是发展与创新,必将推动民间工艺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荆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民间工艺技能大赛,是整体提升创新策源力、产业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的有力举措。荆州将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干,大力弘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引导干部群众增强“五个意识”,奋力在建功“支点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争一流。
此次大赛坚持“以赛选才、以赛育才”理念,设置漆艺、草竹编、刺绣、木雕、根雕、泥塑、陶艺七大竞赛项目。来自全省17个市州的233名能工巧匠报名参赛,既有年过半百的非遗传承人,也有“00后”新生代匠人,年轻选手占比达40%,展现出湖北民间工艺薪火相传的蓬勃生机。
“报名参赛,就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获取更好的创作灵感。”今年50岁的何光照,在恩施州鹤峰县拥有自己的根雕工作室。此次参赛,他现场制作的根雕作品《茶圣》,以金丝楠木为骨料,雕塑出“茶圣”陆羽的模样。须发花白的陆羽,满脸笑意,手握茶器,似在思考问题,又似在回味茶的甘甜。
来自黄石的藤编培训老师余敬云,参加的是草竹编项目的比赛。她现场制作的藤编工艺作品《萌兔》,一只兔妈妈带着一只兔宝宝,相依而坐,兔宝宝身前还有一只置物篮。“我从小就喜欢用藤条编织各种工艺品,这次参赛就是希望用作品告诉大家,传统手工艺品也可以很‘萌’,也可以走进年轻人的视线。”余敬云说。
大赛组委会根据相关职业(工种)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参照全国技能大赛标准,聘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漆艺分会等权威机构专家指导,制定技术规则和技术工作文件,重构“作品展示+现场制作+创作阐述”三维评价体系。通过组织裁判专家组现场执裁评分,每个赛项分别评定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选手优胜奖和优秀组织单位若干个,并现场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对各赛项脱颖而出的前八名选手实施“技能等级直通车”政策,最高可破格晋升高级技师,金奖得主将按程序申报“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此次大赛不仅是技艺比拼的擂台,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与产业创新的引擎。通过赛事,湖北正加速构建“非遗保护—人才培育—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的生态闭环,为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赛为媒 大漆工艺走向全国舞台
此次大赛,漆艺制作赛项成为最大特色和亮点。大赛聚焦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创新,首次以漆艺制作赛项为重要赛项,纳入湖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体系,并作为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漆艺制作项目湖北省选拔赛。
磨光、上漆、描金……来自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大二学生李新月正在赛场聚精会神地打磨自己的作品。“我给作品命名《绯幻》,希望通过传统的楚式漆艺,描绘出一幅奇幻的未知世界,让传统文化潮起来。”李新月说。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式漆器的故乡。楚式漆器,被世界公认为“漆器工艺的高峰”,也被称为“永不褪色的东方之美”。
漆艺作为湖北传统工艺和非遗的代表性技艺,在荆州已形成“研究传承—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发展模式。
漆艺制作赛项设置“胎体制作”“大漆髹饰”等模块,全面考察选手的技艺功底与创新思维,优胜者将代表湖北参与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进一步推动楚式漆艺走向全国舞台,让古老的楚式漆艺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以赛赋能 人才培育硕果累累
据悉,自2017年全省首次举办“民赛”以来,两年一届,已连续举办三届,在全国首创融“赛、展、会、行”于一体的大赛及人才培育品牌,积累和转化了丰厚的成果。
——为传统工艺产业提供了高技能人才支撑。湖北先后选拔出漆器行业“全国技术能手”6名、“全国轻工技术能手”24名、“省级技术能手”81人。形成以“湖北工匠”为引领、“荆楚工匠”为中坚、“民间工艺大师”为支撑的技能人才雁阵格局。这些高层次技能人才梯队的建立,为荆楚非遗技艺传承创新和传统工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核心驱动力。
——开创了传统工艺人才职业化发展路径。向国家申请设立新职业——“漆艺师”,牵头编制《漆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参与建设国家职业数字画像展馆——《漆艺师》,推动漆艺制作项目进国赛、世赛,以漆艺项目为典范推动传统工艺人才职业化发展;深度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漆精加工关键技术与集成设备研发”课题;建成中国漆工艺馆及全国唯一大漆文献馆。推动成果转化,成功孵化“荆作·楚生活”漆器文创品牌。
——孵化了一批国际国内荆楚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民赛活动,衍生出全国漆艺邀请赛与首届漆器国赛惊艳亮相;“荆楚问漆”国际学术研讨会形成常态;“2019漆艺中国行”大篷车与2022湖北省民间工艺大篷车先后助力全国非遗探访与湖北产业调研;中国漆艺传承发展联盟、全国传统工艺工作站、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漆艺分会落户荆州;全国工艺美术(漆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应运而生;印尼青美邦荆楚非遗鲁班工坊扬帆出海,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荆楚人才、教育和文化交流互鉴活动火爆出圈。
大赛期间还同步举办“漆艺精品展”,集中展示漆艺工匠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精品力作。第六届中国青年技能营将走进大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技能青年以技艺为纽带开启深度交流之旅,为大赛赋能助力添彩。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未来,湖北将继续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擦亮“荆楚非遗”品牌,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