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着力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

恩施市:赴一场世界的“女儿会”

州城之夜。 (黄鹤 摄)

恩施土司城。

“新春女儿会 恩施过大年”灯会。 (谭华 摄)

恩施大峡谷一炷香。

恩施玉露发源地——芭蕉侗族乡生态茶园。

3月7日,恩施许家坪机场正式更名为恩施许家坪国际机场,成为湖北省第四座国际机场。名字改变的背后,是恩施市向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实质性升级。2025年,恩施机场力争进出境人数达3万人次。

恩施市被誉为“世界硒都”“鄂西林海”“天然氧吧”,拥有恩施大峡谷、恩施玉露、恩施女儿会等世界级文旅名片。2024年,恩施市接待游客2463.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7.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9%、18.52%,连续六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获授“2024旅游目的地”称号。

锚定全州城市旅游核心目的地和“城市客厅”的形象定位,恩施市深化文化旅游与体育、商业等业态融合发展,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带得走”“玩得好”。

景城一体 来一场Citywalk

站在城郊望城坡远眺,州城的全貌展现在眼前:清江穿城而过,州城由南向北呈带状组团式发展,南端的明清施州古城是如今的六角亭老城区,北端的五峰山后是恩施女儿城……人们这样评价恩施市: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画中。

“有了‘老城寻宝’活动,来这些文物点位参观的人多了起来。”施州城址——南门城楼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入口登记员向家忠说,现在平均每天有80人前来参观,其中不乏新疆、四川、山东等地的游客。

到东门看饶应祺故居,感受历史变迁;登上南门城楼,进入参观馆,俯瞰施州城全貌;置身西门幽深的城门洞,抚摸斑驳的城墙;走进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追忆峥嵘岁月……恩施市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绝佳的Citywalk舞台。

16.6公里清江绿道串联起的“15分钟幸福圈”,让市民的晨练路线与游客的打卡地图完美重叠。加一设计师品牌集合店、大老虎火锅、繁花女装店、云木咖啡……近两年,12家时尚餐饮、社交休闲、沉浸体验等新品类商户进驻桔园街,新老业态融合共生,许多追逐潮流生活的年轻人带动消费活力持续提升。

恩施女儿城内,游人们悠然地踏着石板路,品尝着炸小土豆、烤糍粑、土家烧饼等各色美食,体验着各种潮玩项目,同时增设了非遗展演,将夜景与非遗、土家民族文化相结合,吸引众多市民夜游打卡。恩施女儿城由此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成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从单纯的“逛吃”到“视听”再到“体验”,沉浸式、互动式的文旅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丰富恩施城市内涵、吸引外地游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运用城市经营理念,恩施市先后编制了中心城区城市设计、施州古城复兴及旅游规划、清江带状公园、绿地及生态系统规划、绿道、城市公园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做好施州古城墙、武圣宫、和平街、西后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恢复“六街十巷”肌理,实现古城活化利用,填补州级城市旅游配套空白。统筹推进“城内”复兴与“城外”提升,将清江河、龙洞河、摩天岭、五峰山、凤凰山等古城周边重要山水资源、城市空间的综合整治、提升、利用,与古城复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加快实现“景城一体化”建设目标。

焕新升级 旅游体验更舒心

连日来,恩施土司城提档升级项目工程有序推进,一期南门游客接待中心预计五一长假将竣工投用。

恩施土司城始建于1998年,2008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景区再现了恩施千余年历史的土司文化,被誉为“中华土家第一城”。然而,因地处闹市区、运营年代久远,游客承载能力和接待能力都已超负荷,亟须对景区进行全面改造。

2024年,恩施土司城提档升级项目启动。目前,已完成景区的监控、烟感等信息化设备智能化改造提升。同时加大文化布展力度,结合声光电设备改造升级,打造更多互动类、体验类的文化节目,通过音乐、舞蹈、灯光、互动设备等,提升游客体验感,再现土司城恢宏历史。

芭蕉侗族乡枫香坡景观带,生态茶园翠色纵横,民宿、雅间、山居层次错落,彩色花木树种点缀其间,仿若世外桃源。

“现在路更宽了,停车也方便了,游客更愿意来我们这采茶了。”芭蕉侗族乡旅游协会会长马苏娥介绍,经过多方争取,枫香坡侗族风情寨2.48公里的水泥路按照旅游公路标准进行提档升级,在芝麻岭隧道建设1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极大改善了枫香坡侗寨片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成后,枫香坡侗寨举办“赶歌会”“枫香坡村晚”“女儿会”等活动,直接助力农副产品销售和民宿农家乐经营,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余万元。

“正是得益于景区品质的不断提升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让景区在去年收获了年度游客量突破200万的成绩单。”恩施大峡谷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计划在全国举行百场推介会,主动出击引客入恩,启动国际营销,重点推介球幕电影、无人机带飞及AI Vlog等数字化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和体验。

景区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恩施市的旅游配套要素也在日益完善。全市共有5.6万多张床位,旅行社、导游、车队每天能提供万人旅游服务。

作为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恩施市现有10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名镇、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集旅游信息咨询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城市功能正逐步完善。统计显示,在过去一年,来恩游客中,省外游客占比超56%,恩施正从区域性景点向全国性旅游目的地跨越,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

今年,恩施市将持续推动望尘峰露营度假区、梭布垭石林、土司城、女儿城等核心景区提档升级,支持龙麟宫、大清江打造4A级景区,推进“非遗进景区”等文化赋能旅游工作,此外,推动全市民宿产业集群发展,培育等级民宿、高星级民宿,推进森林康养人家、康养小镇、康养基地的认证申报,精心绘制恩施旅游长远发展的美丽画卷。

古韵新传 文旅融合展宏图

3月24日,恩施玉露博物馆开馆。馆内收藏了2000余件茶相关藏品,实景还原了万里茶道景观,呈现了从唐、宋逐步演变至今的饮茶方式,全面展示中国蒸青绿茶及恩施玉露的发展史。该馆还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展现了非遗技艺传承,集技能与文化培训、茶习俗与茶产品体验为一体。

2022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深入挖掘恩施茶文化,讲好茶故事,恩施市编撰一批茶文化书籍,整理创作“六口茶”“恩施玉露之歌”等一批茶歌舞节目,着力建设龙马抹茶小镇、世界硒茶小镇等茶叶特色小镇,开发出恩施玉露寻根游、蒸青名茶溯源游、非遗技艺体验游等产业融合项目,吸引着茶商及游人纷至沓来。

恩施是玉露的发源地,也是女儿会的故乡。

“天上有个鹊桥会,土家有个女儿会。”每年七夕前后,恩施女儿会如约而至。硒都大地传唱起悠扬的情歌,传递着浪漫的气息。

“土家女儿会”起源于红土乡石灰窑、板桥乡大山顶一带,距今有400年历史,是展现土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历经岁月的洗礼,恩施女儿会逐渐演化为民族团结、文化融合、旅游发展的盛会,是恩施重要的民族节日,也是恩施市最为响亮的文化品牌之一。

在恩施女儿城,通过环境氛围营造、演职人员表演还原故事场景。让游客和本地居民通过“角色扮演”化身土家幺妹、阿哥,融入赶场相亲,参加幺妹走秀,通过戴上傩面具参与祈福,实现活动深度参与,切身感受恩施女儿会的民俗韵味和爱情理念,真正实现主客共享,近悦远来。

以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石工号子、彩龙船、情景剧、民俗文化串烧……一场场特色各异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将民族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

春秋更替,流星赶月,只争朝夕。新征程新担当,恩施市有了新的目标和使命:把文化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武陵山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力做强城市旅游,做优全域旅游,力争年接待游客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60亿元。


策划:中共恩施州委宣传部

统筹: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

支持:恩施市文化和旅游局

撰文:华敏 张晓霞

--> 2025-04-25 着力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12378.html 1 恩施市:赴一场世界的“女儿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