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锚定文旅战略 扮靓“诗与远方”

英山:奋力创建华中文旅康养核心区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美如画。

模特茶谷秀。

温泉康养。

滑雪。

活字研学。

一河两岸夜游。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提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地处鄂东北山区的英山县,殷殷嘱托让40万英山人民为之鼓舞。

文旅是英山发展的一张“王牌”。中国茶叶之乡、中国药材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漂流之乡、中国天然氧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文学之乡等“国字号”名片,见证着英山以文旅为支点撬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在“两山”理念引领和省委战略部署下,英山锚定创建华中文旅康养核心区目标定位,以文旅产业配套项目建设,以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扩容,以文旅升级做强产业链条,在绿色崛起中步履矫健。

青山秀水孕育文脉绵长——

A级景区数量高居黄冈第一、全省前列

4月13日,天朗气清,碧空如洗,魅惑“英山蓝”再次成为人们外出游玩的绝佳催化剂。

在大别山文学广场,偌大的草坪区吸引了诸多游人前来踏青、休闲。市民王先生说:“很喜欢到此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场内的英山著名文学作品标识还能时不时勾起自己读书时的回忆。”

一河两岸边,翠绿的柳树抽出嫩枝,随风摇曳,仿佛还在诉说着这里的高光时刻。2024年11月,英山在此举办“中国文学之乡”授牌仪式,全省首个“中国文学之乡”称号花落英山。

不少人发问,小县城何以获评“中国文学之乡”?

且不说扼控荆楚、襟连江淮的独特地理位置,中原、江淮、吴楚等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茶、药、戏、民俗等诸多自然人文文化在此融合,另有刑祖皋陶、殷相傅说、淮南王英布、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等一大批文化历史名人灿若星辰。自唐修文馆直学士沈佺期以来,英山更是儒林云集,清一代“一门三进士、同科两翰林”享誉江淮。

2005年熊召政的《张居正》、2009年刘醒龙的《天行者》相继获茅盾文学奖,“两位茅奖得主同一故乡”成为英山引以为傲的文化名片。

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英山集山区、老区、库区为一体,森林覆盖率近70%,是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茶叶、中药材是群众的当家产业。可以说,以农文旅作为山区小县的比较优势,既是审时度势的战略选择,又是因地制宜的现实需求。

“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接续奋斗,英山现拥有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9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A级景区数量高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英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琼介绍,全县正以毕昇+、红色资源、特色产业、自然生态等四大IP为引领,推动“红绿古”三色旅游融合模式纵深发展。

如今英山,春可观花品茶、夏可避暑漂流、秋可登高赏叶、冬可温泉滑雪,四季皆景、全域可游的山水画卷已然打开。刚刚过去的冰雪季,150家知名旅行社在英成立温泉滑雪季旅游联盟,共推“滑雪+温泉+文化”旅游线路,游客激增超10万人次,二次消费占比达30%。2024年,该县接待旅游人数1012万人次,创综合收入83.6亿元。

融合创新推动百业兴旺——

将整个县城装扮成景城一体的开放式景区

“这段时间我们连续抢晴战雨,加紧赶工期。艾利圣观光码头4月上旬已完工,目前正在对该河段观景台升级绿化亮化。”4月17日,在艾利圣国际温泉酒店地段河畔,英山县市政工程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姚文蔚疲惫中难掩兴奋。

夜幕降临,城区一河两岸霓虹璀璨。音乐喷泉、水幕秀吸引游客驻足。泛舟夜游,“印象英山·遇见毕昇”夜游项目掀开“盖头”。沿着休闲步道拾级而上,新建的遇见毕昇酒吧街已开街迎宾。该县九昇文旅公司副总经理张闯介绍,该地段集中收储的近3000平方临河店面前期已被酒吧、药膳、文创等12种业态商家抢驻。4月20日晚开街以来,迅速成为城区热度最高的“打卡地”,带动两河口片区加速形成业态互补、功能互动、流线互通的循环商圈。

“县城是城市的会客厅。我们启动‘印象英山·遇见毕昇’文化旅游区建设,按照4A级景区标准一体化推进人文景观和城市更新。”郑琼介绍,作为新年全县文旅融合创新的核心项目,“印象英山·遇见毕昇”文化旅游区以一河两岸为主轴,分期建设廊桥、游轮等“八大码头”,沿岸规划青年雅嗨基地、撸串夜市区等“八大片区”,配合推出系列沉浸式演出剧目,丰富夜游、非遗、温泉等业态,打造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

在3月1日召开的英山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上,《英山县全域旅游示范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出台,《方案》以“七大行动”为抓手,涉及品牌植入、项目攻坚、多彩旅游路提升、市场主体培育、服务质量提升、基础提升和文化赋能等方面,多条真金白银刺激文旅市场活力的措施同步落地。

“既倍感温暖又提振信心!”湖北四季花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鹏参加完会议后说,“作为旅游市场主体,将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丰富产品供给,做好政企协同,真正让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优质的服务和环境是文旅发展的生命线,更是各地文旅比拼的核心竞争力。”该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小虎说,“全县上下将以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统筹硬设施和软环境,围绕‘环境美、出行畅、服务优’抓提升,全方位提升英山旅游服务品质,变更多的‘头回客’为‘回头客’。”

依托良好的生态康养资源,英山将旅居养老与县域旅游有机融合,探索“文旅+”新范式。通过国有平台盘活8处闲置资产,改造成养老综合体,形成“1(县级康养产业发展中心)+16(乡镇养老综合体及社会第三方养老机构)+N(村级田园旅居康养驿馆)”的养老服务体系。神峰山庄依托好山好水好物产,延伸自身产业链条,打造集休闲、养老、旅居于一体的高端康养度假区,年接待旅居游客逾50万人次,创综合收入近4亿元。

文创开发也是英山文旅“一碗硬菜”。2024年,该县以毕昇、温泉、茶叶等为创意,开发“英山五福”系列文创单品208种,年销售额达6.4亿元,获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

该县副县长黄伟介绍,2025年,英山县将承办和开展第四届湖北乡村音乐潮、避暑漂流节、温泉滑雪节等特色节会活动,通过节会引流,搅热文旅“一池春水”。据统计,英山以文旅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至43.4%,带动就业2.7万人,对全县就业综合贡献率达到78%。

精准定位谱写发展新篇——

把文旅产业打造为跨越赶超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英山发展的底蕴和优势在文旅,出路和后劲也在文旅。”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说,把2025年确定为文旅康养年,释放出坚定不移把文旅产业打造为跨越赶超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强烈信号,将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奋力创建华中文旅康养核心区。

郑光文介绍,超凡的目标需要超凡的行动。英山将重点围绕“一张牌”“一座城”“一业兴”“一条链”做文章,打造“华中运动游憩之旅”“红色印迹之旅”“生态康养之旅”“地质研学之旅”,力争2025年全年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

——擦亮“一张牌”。擦亮毕昇品牌,举办系列活动,讲好“毕昇+英山”故事,“圈粉”八方游客。加快“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毕昇故里·康养英山”文旅品牌融入省市体系。策划“毕昇+”IP营销、话题营销,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引导自媒体、旅游达人和大V参与宣传推介,最大限度“引客入英”。

——扮靓“一座城”。加强城市风貌管控,延续城市文脉,把城区建成“景城一体、文化植入、功能完善、业态丰富、引流消费、全域旅游”的开放式4A景区。编制大别山主峰、桃花冲景区提档升级规划,丰富美食、康养、研学、露营等业态。实施多彩旅游路体验提升行动,串联相关优质资源,以多彩旅游路带动景区兴、产业兴、人气旺。

——引爆“一业兴”。加快国有文旅投融资平台转型,增强市场竞争力。出台《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实施方案》,设立旅游品牌创建、“引客入英”、宣传营销、市场主体培育等四大类奖项,以真金白银激发市场活力。其中对新创建国家4A级、5A级旅游景区的经营主体分别给予100万元、500万元奖励,对“引客入英”的旅行社等市场主体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

——构建“一条链”。坚持“游客至上”,打造“好客英山”。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优化市场环境,分类实施旅游产业相关标准体系。健全监督机制,加大旅游执法力度,畅通游客投诉渠道,完善“宠客”机制。丰富“云游英山”小程序内容,完善功能设置,为游客提供全过程、个性化的服务。加大管理、运营、文创、讲解员等各类文旅行业从业人员培养力度,不断提升人才队伍业务素养和综合能力。

“目前全县上下思想高度统一,资源向文旅倾斜、资金向文旅整合、项目向文旅聚焦、人才向文旅集中,正以大战大考的姿态强力推进。”英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童壁说。


策划:郑光文 童 壁   执行:段文 郑琼

撰稿:吴滕钰 江朝辉  图片:英山文旅局 章卫军

--> 2025-04-25 锚定文旅战略 扮靓“诗与远方”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12373.html 1 英山:奋力创建华中文旅康养核心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