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常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应筑牢底线、聚焦主线、追求高线,涵养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践行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奋力开拓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局面。
筑牢底线,不让教育净土“蒙尘”
高校要筑牢安全底线,推进清廉校园建设,以更严密、更扎实、更具体的思路举措,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高校高质量发展。
严守党的六大纪律。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纪律”,开列了党规党纪的“负面清单”,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和教育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通过铁纪发力、铁规生威,守住底线,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凝聚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正能量。
禁碰高校师德七条红线。《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规定,“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师德禁止行为的“红七条”。高校是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要通过专题培训、警示教育、严格考核等方式让高校教师对“红七条”入脑入心。同时,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立志做大先生、潜心做大学问、努力育大英才。
夯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高校要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长久的重大的政治任务,抓常抓长、抓实抓细,推动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坚决不让教育净土“蒙尘”。高校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严字当头,不当“老好人”,对存在“四风”苗头倾向的,通过谈心谈话、约谈提醒、批评教育等方式及时咬耳扯袖、教育警示,对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的从严查处。以治党从严促进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聚焦主线,增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使命感
高校要聚焦主线,增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使命感,从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紧紧锚定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等方面,强化高校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以及国际交流中的使命担当,切实发挥教育强国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破题之举。转变教育观念,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的“破界”思维能力;拓宽成长通道,在现有制度框架下进一步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完善政策环境,促进大中小学贯通培养,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协会机构等多方合作,对人才的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推进“学科重构、专业重组”,确保学科建设自身发展的“小逻辑”服从于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需求”;把一流和特色学科以及传统优势学科做强,把国家战略急需学科做精,把新兴交叉融合学科做实,加快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用好学科交融这个催化剂,激发协同创新动力源,着力发挥高校综合优势,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打造国际竞争优势。毫不动摇推进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既立足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面向世界,扩大高水平合作办学,创新观念、制度和政策,搭建多元交流平台,构建国际合作网络,开辟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新赛道。打造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坚持有选择地“请进来”、有章法地“走出去”、有目标地“深参与”,面向全球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利用世界一流的创新要素,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治理,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形成中国特色的国际竞争优势。
追求高线,走好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高校要追求高线,从勇于担当作为、努力争创一流等方面奋发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切实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尖刀连”的作用。
建成教育强国,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同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紧紧结合在一起,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过一山再登一峰、跨一沟再越一壑”的进取精神,瞄准目标、扭住关键、脚踏实地、善作善成,为以教育之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而努力奋斗。
高校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主阵地,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统筹推进“两个先行先试”落地见效,统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培养出一代代在强国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一流人才;建设一批能够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新兴领域交叉融合、符合高校优势特色的一流学科;产出一批能够破解“卡脖子”问题、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流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走好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追求的高线。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变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全方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培养创新人才、助力科技发展、增强创新动力统筹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切实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开新局。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