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曾莉、通讯员肖莉娇、闫蕾)4月1日,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江南分中心,53岁的许云完成了生命中的第200次献血,共捐献5.5万毫升,让280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许云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与信息中心的一名教师,也是一位有12年军龄的退役军人,现从事教辅工作。1994年,许云大学毕业后,投身解放军某部,成为一名教员。他曾参与过98抗洪,在抗洪一线扛沙袋、堵决口,转移群众。平日里,部队开展献爱心教育,战友们热心帮扶驻地百姓的行动,也深深感染着许云,他心底默默埋下助人的种子。从部队转业到武汉大学工作不久,家中老人突发疾病,生命危在旦夕。在医院抢救的过程中,一袋袋珍贵的血液成为家人与死神较量的关键。看着亲人因为血液得以延续生命,许云回报社会的想法有了具体的方向——无偿献血。
2009年4月9日,许云走上献血车,第一次献出热血。此后,只要身体、时间允许,许云就会参与献血。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许云得知成分献血间隔期更短,每个月都能捐献,为了挽救更多生命,他毫不犹豫加入到捐献血小板的爱心队伍中。
许云的善举感染了身边人。侄女唐紫璇考上武汉大学研究生后也开始无偿献血,叔侄二人曾多次相约献血。在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中,他也经常分享献血故事,解除同学们对无偿献血的疑惑。他说:“虽然,我不确定有多少同学在我的带动下参与献血,但我相信,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深远,它能让爱心传递得更远。”
“参与无偿献血,既是爱的回馈,也是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即便脱下了绿色的军装,我还是要尽己所能,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一份力量。”从保家卫国的“橄榄绿”,到化身献血救人的“志愿红”,许云说,只要身体允许,会坚持献血到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