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咸宁颁发首本自然资源“户口本”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胜、通讯员唐玥)3月31日,咸宁市颁发首本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簿,西凉湖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正式“持证上岗”,成为湖北省第二个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重点生态区域。省自然资源厅表示,这本“生态户口本”不仅摸清了家底,更划清了权责,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次登记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和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西凉湖自然资源进行“立体画像”,划定总面积8083.9645公顷的登记单元。其中,7433公顷国有自然资源包括7409公顷水域、16公顷湿地及8公顷森林草原资源,并明确由自然资源部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咸宁市政府具体管理。

长期以来,西凉湖存在水域与林地权属交叉、国有与集体资源界限模糊等问题。为此,咸宁市自然资源、水利、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组成联合专班,通过20余次实地踏勘、权属协调会和技术核查,最终厘清“四个边界”——即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不同层级政府管理、不同集体所有者、不同类型自然资源之间的权责关系。

此次登记创新采用三维地籍建模技术,为西凉湖建立“电子身份证”,实现自然资源空间范围、权属状况和管制要求的精准管理。咸宁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将推广至全市,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提供数据支撑。

确权登记不是终点,而是生态价值转化的起点。该负责人表示:“有了这本‘生态户口’,我们既能严格保护,也能科学利用,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下一步,咸宁将探索水权、林权等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西凉湖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 2025-04-03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10280.html 1 咸宁颁发首本自然资源“户口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