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武汉青山3.3万户党员“亮身份”

“一块牌”解“万千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詹金滢

“认亲戚,加微信,骗走钱财无踪影……”这段反电诈顺口溜,武汉市青山区武东街道铸锻社区居民相当熟悉。

创作者78岁的老党员杨业斗,退休不褪色,忙碌于志愿服务,成了居民口中“社区离不开”的人。“哪里离不开我,是离不开党员!”日前,杨业斗指着门框上“党员家庭”牌说。

为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青山区积极开展“党员家庭”挂牌,推进党员家庭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围绕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结对帮扶、乡村振兴等群众所想所盼身边事,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办好“党员做得到、群众看得见”的实事。如今,从社区到村塆,红色力量凝聚,“党组织管用、党员靠谱”成了居民、村民的共同信念。

“老达人”说古论今,合力守护“一老一小”

铸锻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60岁以上老人占四成,还有外来务工人员。

治理怎么抓重点、破难点?社区将党组织延伸到家门口,为420户家庭挂出“党员家庭”牌,鼓励党员根据工作指引发挥所长。

“我可以讲课!”杨业斗曾在铸锻公司负责宣传。杨业斗带头,擅长书法和短视频制作的老党员王明江、莫立章组建起“科普老达人”工作室。

“毁绿种菜”现象冒头,社区开辟出“科普睦邻花园”,由“老达人”宣讲种花知识,居民种植。3月,荒草地鲜花盛开,居民们说,小花园太美了!

得知居民被诈骗,“老达人”针对投资理财、养生保健等套路,创作反诈顺口溜。

因毗邻武东小学,工作室与社区党委联合武汉重工铸锻推出“万千铸锻一器”科普课程。“了解了船舶发展历程,努力学习报国。”小学生肖瑾瑜说。

该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杰介绍,自“党员家庭”挂牌后,“达人”汇聚,能量更大。现在,由党员自发组建的各类志愿服务队活跃在青山各角落。

“宅爹爹”成了活跃分子,老人“空巢”不“空心”

“虽然年纪大了,我还能干很多事!”3月6日,在青云居社区派克公馆小区第二党支部的学习分享会上,82岁的胡家柱侃侃而谈。

胡家柱是独居老人,此前总“宅”在家。在该社区,这样的独居老人有100多户,更有不少外地老人。“没有老街坊,没有自己的圈子,老人精神孤独,生活无依,是重点关照人群。”社区党委书记何朝晖说。

截至去年底,青云居挂牌113户党员家庭。“有事要跑腿吗?”“今天买么斯菜?”党员蔡慧华每天敲胡家柱的门,问平安、问需求。感觉老人思念孙子,蔡慧华常陪老人聊起孙子,一聊就是个把小时。

几个月后,何朝晖发现,老年活动中心常能见到胡家柱的身影,在一次党纪知识抢答中,胡家柱还积极抢答。

党员身份“亮”在家门口,基层“末梢”变治理“前哨”。邻居们咵天时抱怨公交站台设置太远,不便于老年人。党员陈秀荣向社区、街道反映。多方努力下,站台迁往新址。

何朝晖介绍,挂牌后社区治理力量加强了,居民意见建议收集更高效,群众基础更牢固。

辟出两亩试验田,种下村民新希望

3月12日,八吉府街道建洲菜薹基地,菜薹收获季刚过,李光明播种下毛豆:“去年,菜薹的产量起来了!一亩能收2000斤!”

青山是武汉中心城区中农村最多的区,八吉府曾是武汉的“菜篮子”。建洲菜薹风味独特,该村党支部聚企业、院校之力,建立菜薹基地。为壮大菜薹经济,村里决定推广新品种,可种惯了本地菜薹的村民,心生犹豫。

“我先种!”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李光明挂牌了“党员家庭”,他腾出两亩地作为试验田:“不带头,算什么党员!”

为种好新品种,李光明常去种子、肥料市场,掌握新信息,参加街道组织的培训,甚至跑去外地拖回新肥料改善土壤。

试验田的菜薹又高又壮,各户纷纷效仿,辟出两三分田地试种。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魏俊娟介绍,种上新品种后,村民菜薹收入比往年增加不少。

挂牌后,越来越多的党员,活跃在乡村振兴的一线。眼下,走入村塆,房屋有序,路面整洁。

“党员发挥了大作用!”魏俊娟说,村里定期有10多名党员清理杂草、垃圾等。村民张婆婆说,路面太干净,都不好意思乱丢垃圾。

如今,青山3.3万户党员挂上“党员家庭”荣誉牌,为居民办事解难,党心民心凝聚,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 2025-04-01 武汉青山3.3万户党员“亮身份”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9895.html 1 “一块牌”解“万千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