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春保 通讯员 魏家锋 唐玉
5年前,神农架欣龙邦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龙邦药业”)第一个种植基地落户松柏镇麻湾村。
如今,欣龙邦药业种植基地已从松柏镇发展到阳日、新华、宋洛、大九湖等区域,并向周边县市区扩展。
从最初300亩到如今近4000亩,5年间,欣龙邦药业淫羊藿种植面积扩大了10倍,单品种植规模居全省首位,“神农箭叶”淫羊藿品牌越来越响亮。
欣龙邦药业的探索,对神农架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启示?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探访。
种什么?紧盯市场需求找答案
神农架中药材资源丰富,种什么好?
从早期种植厚朴、杜仲、山楂、黄柏、当归、贝母,到如今种植天麻、五倍子、淫羊藿、神农香菊、七叶一枝花等,神农架一直在探索。
当欣龙邦药业创始人王涛返乡创业时,他选择从市场需求中找答案。
此时中药材市场上有一种药材正火,连续多年价格疯涨。那就是淫羊藿,又名仙灵脾,《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是临床常用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因保健酒、中成药需求激增,淫羊藿市场缺口持续扩大。数据显示,全国需求量已从2019年的7000吨增至2024年的1.5万吨,而野生资源因过度采挖而濒临枯竭,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这显然是一个难得的行业风口!
心动了的王涛请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走遍神农架8个乡镇,对土壤、气候等种植条件进行科学论证,发现整个神农架都非常适合淫羊藿生长。
最终,王涛认准了淫羊藿种植。
缺技术?对外借智解难题
宋静,神农架林投集团副总经理,长期与中药材产业打交道。在他看来,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攻关乏力,是制约神农架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王涛同样面临这样的困扰。
上世纪90年代,神农架曾多次尝试将野生淫羊藿移栽至田间,要么长势不理想,要么药效不达标,均以失败告终。
对王涛来说,不重蹈覆辙,需要过两道技术难关。
过种植关。淫羊藿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既喜阴又怕涝,既怕暴晒又需要斑驳的阳光照射。
过繁育关。淫羊藿种子出芽需要三四个月,自然条件下成苗率只有20%,如果不解决育苗问题,种植成本将会成倍增长。
在没有科技人才储备的情况下,欣龙邦药业选择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中医药大学合作,组建专家博士团队,全面攻关种植繁育难题。
经过专家团队试验论证,欣龙邦药业种植基地选用25度左右的坡地,并搭建遮阳网,解决了种植难题。
淫羊藿成苗率也在持续攀升。2023年,欣龙邦药业淫羊藿繁育成苗率超过80%。
缺劳力?联村带农抱成团
淫羊藿从种到收,每个环节都需要劳动力。不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淫羊藿种植面积就不可能扩大。
欣龙邦药业选择从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入手,建立了“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
各环节分工明确。欣龙邦药业负责种苗繁育、技术推广和销售;村集体负责流转土地,协调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参与生产。
以村集体和合作社为纽带,欣龙邦药业将分散的农户纳入产业链,提高了生产效率。
大九湖镇东溪村去年开始种植淫羊藿,目前已种植100亩,今年计划再种植400亩。东溪村本草康瑞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贤彦介绍,合作社和欣龙邦药业签订协议,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和肥料,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种植,公司以保底价110元每公斤定向收购。
东溪村淫羊藿基地建成后,每年将用工1万多名,带动东溪村、青树村、落羊河村村民增收致富。
有了成熟的种植模式,神农架计划在3年内实现标准化种植淫羊藿1万亩目标,巩固全省最大种植基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