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春保 通讯员 魏家锋 唐玉
阅读提要
生态优势是神农架最大的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两山”转化的现实路径,神农架大力发展生态酒、矿泉水、百花蜜、中药材、有机茶等特色产业,建设“神农五谷”(酒谷、泉谷、蜜谷、药谷、茶谷),计划到2030年,全面建成“神农五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月春暖,“神农药谷”种药忙。
红举村天麻人工菌棒种植基地,村民正细心地摆放菌棒、菌材、麻籽。村党支部书记彭鸿介绍,红举村天麻种植面积达到400亩,已经成为村里主要产业。
麻湾村淫羊藿种植基地,药农正忙碌地吊线、覆膜、培土。正在基地巡查的神农架欣龙邦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龙邦药业”)总经理胡奎介绍,目前全区淫羊藿种植面积接近4000亩,与5年前相比,扩大了10倍。
破解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难题,天麻、淫羊藿正加速扩大种植面积。
尴尬:药材品质好但种植规模小
神农架是名副其实的“中草药王国”。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显示,神农架有各类中药材2500余种,占湖北中药材资源2/3以上、占全国1/6。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学者在神农架原始森林考察时发现,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可以找到6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
种类丰富,品质也很好。神农架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逾百种,名贵中草药两百余种。其中,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等中草药名扬海内外。
种植中药材,神农架一直都有传统。
上世纪70年代,曾建起东部厚朴、杜仲和山楂基地,中部黄柏、党参和当归基地,西部贝母、独活和黄连基地。厚朴、杜仲、独活等中药材一度远销东南亚、日本及韩国。
但规模化,始终是个难题。
目前神农架中药材种植面积7万亩。放眼全省,与房县、竹溪、英山、罗田等中药材种植大县动辄几十万亩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尤其是,神农架中药材种植品种多,具体到每个品种规模更小。
以天麻为例。神农架天麻个头大、品相好、含药量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经过多年发展,神农架仿野生人工菌棒天麻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但仅相当于巴东龙坪村一个村的种植规模。
没有规模就没有影响力。
2023年,湖北“十大楚药”发布,神农架没一味药入选。
没有规模也难以真正产业化。
由于原材料产量小,加工环节难以吸引市场主体投资,神农架中药材产业没有形成链条,大多数中药材以初级农产品的形式,被外地商贩买走,附加值不高,难以打造品牌。
还是以天麻为例。目前神农架年产百万斤天麻,主要以鲜活品销售为主,利润大打折扣。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一亩天麻的产量在1500公斤左右,加工成干品出售,其产值比卖鲜活品提高30%~40%。
发展中药材产业,神农架亟待突破种植规模的局限性。
突破:锁定两味药规模化发展
神农架森林覆盖率高达91.16%,林地资源达480多万亩。
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神农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神农架适合天麻种植的林地就高达20万亩。
哪些因素制约了其规模化发展?
“一个海拔高度一个品种,种植碎片化。”在神农架道地药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永兵看来,地理气候的多样性,造就了神农架中药材资源的丰富性,同时也限制了每种中药材的种植范围。
农业人口规模小也是一个关键制约因素。中药材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大,而神农架农业人口仅有3.5万人,除去外出务工人员和在本地从事服务业的人员,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不到2万人,参与中药材种植的人更少。
“劳动力缺乏是最大的难题。”胡奎介绍,公司选点建基地首先会对当地劳动力情况进行摸底,“一个中等规模的种植基地常年用工需要二三十人,能够满足要求的村并不多。”
正视这些制约因素,神农架调整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在保护好中药材资源前提下,选择天麻、淫羊藿这两味道地药材,进行单品突破。
“天麻、淫羊藿适应范围广,从海拔800米到2000米都能生长。尤其是淫羊藿在整个神农架范围内都能种植。”郭永兵说。
技术相对成熟。近年来,神农架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在天麻、淫羊藿良种选育繁育、生态种植等方面取得突破。郭永兵团队探索“代料菌棒替代传统菌材”种植新技术,成功培育出“红麻、乌麻”杂交品种;欣龙邦药业先后获得19项专利,攻克了淫羊藿繁育难题。
龙头企业带动。早在7年前,神农架就与投资商合作组建了神药公司,以天麻“人工菌棒”技术为核心,打造以“神农架天麻”为主的“神农架道地药材”核心品牌;5年前,在外经商的神农架人王涛返乡创业,成立欣龙邦药业有限公司,专注于淫羊藿种植推广。目前,这两家公司都建立了“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
市场前景看好。天麻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可以与神农架康养产业有机结合;淫羊藿市场需求缺口大,有较大的产业增长空间。
探索:建设生态种植示范区
神农架,华中重要生态屏障,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重要水源涵养地。
处理好中药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对神农架尤为重要。
“实现中药材种植规模化、产业化的同时,我们还要在生态种植、资源循环利用上蹚出一条新路,成为‘两山’转化的样板。”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态种植的探索早已开始。据郭永兵介绍,神药公司从2020年开始就进行天麻人工菌棒代料替材生态种植,“每亩减少林木消耗50%左右”;同时把天麻种植与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结合起来,“既发展了产业,也让林相更美了”。
资源循环利用也取得了突破。2023年,神药公司与欣龙邦药业联合开展天麻与淫羊藿接茬种植试验。“天麻基地收获后,一般有3~4年休眠期,我们尝试在这期间种植淫羊藿。天麻种植不施肥、不打药,还产生了丰富的腐殖土,这都有利于淫羊藿的生长。”郭永兵说。
当时,欣龙邦药业在神药公司收获后的天麻基地里尝试性地栽种了1万株淫羊藿。第二年第一次收获,与同期其他地方种植的淫羊藿相比,产量有所下降,但含药量明显提高。
这些探索,增强了神农架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目前,神农架正在酝酿出台的“神农药谷”建设方案初步明确,以天麻、淫羊藿为突破口,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发展:
3年内,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亩,林下产业综合效益翻一番;
5年内,全面建成“神农药谷”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天麻、淫羊藿种植面积分别突破万亩。其中,淫羊藿育苗数量、种植规模进入全国前列,“神农箭叶”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10年内,“神农药谷”产值达到10亿元,成为重要的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区。实现药旅融合、林业兴旺、林农增收,把神农架建设成“两山”转化的中国样板。
短评
规模之外以“特”取胜
□ 陈春保
没规模,就没市场话语权。
神农架以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为基础,形成了全国七大道地药材产区。这种区域化集聚,保障了中药材品质的稳定性,又降低了流通成本,形成“产地即品牌”的竞争优势。
同时,摒弃“样样好,样样少”,选择天麻、淫羊藿进行单品突破,在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但应该看到,制约神农架中药材种植规模的因素长期存在,一方面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不会轻易改变;另一方面农业人口减少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从这个角度看,规模之外,以特色破局,对神农架来说也将是一个智慧选择。欣龙邦药业的成功尝试,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00万亩,其中淫羊藿种植面积仅8万亩。作为后起之秀,欣龙邦药业选择进入淫羊藿这个“小众领域”,仅用了5年时间,就以4000亩的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欣龙邦药业的成功告诉我们,错位竞争,在小众领域取得突破,一样可以赢。
作为“中药材王国”,神农架有很多独特的中药材资源,可打的特色牌很多,期待有更多的“欣龙邦”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