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李梦婷
“3月初接到油菜菌核病预警后,及时开展清沟排渍和药剂防治,目前油菜长势明显优于往年。”3月26日,应城市城北办事处魏河村的连片油菜田里,农户魏红军望着金黄色的油菜花,一脸喜色。
及时精准预警,得益于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省级)田间监测点项目的实施。
作为田间监测点建设县,应城建成“一主四副”5个智能监测点,构成农作物病虫害远程监测系统。主站点位于田店镇畅马村万亩国家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配备了农田小气候观测仪、田间监控设备、赤霉病监测仪、高空智能测报灯、孢子捕捉仪、害虫性诱远程监测系统等智能设备。4个分站点分处应城4个方位,24小时精准监测。
在应城市农技推广中心,市植保站站长张正洪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他轻点鼠标,农作物病虫害远程监测系统电子屏上,全市农田的土壤墒情监测曲线、病虫害预警模型等数据实时更新。
“系统每10分钟自动采集一次虫情,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仪器托盘内采集的害虫图片,由AI(人工智能)识别害虫种类及数量,数据通过云端传到农技推广中心电脑里,并生成防治建议。”张正洪感叹道,过去农技员下田查虫耗时费力,如今坐在电脑前就能实时监测农田的墒情、虫情、苗情、灾情,病虫害预报准确率提高至90%以上。
今年以来,远程监测系统已累计生成田间病虫监测数据1.2万余条。农技推广人员根据这些数据,结合技术人员的田间调查,及时发布多期病虫情报及防治指导意见,指导种植户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科技让种田变得可控可期。畅马村油菜种植大户李军算起增收账:智能监测使农药用量减少30%,无人机统防统治效率提升10至20倍,预计亩均增收11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