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宜昌城区长江岸边,连片油菜花肆意绽放。
清晨,跑步爱好者在金黄色“花海”中肆意奔跑;入夜,忙碌一天的人们在“日茶夜酒”枕江风、撸串喝酒,洗去满身的疲惫。
江豚逐浪、灯塔矗立、“网红”香樟、极限运动广场、宜昌特色小馆……
以葛洲坝为起点,一路向东。
50里最美滨江,一段段关于长江大保护的故事随之娓娓道来。
四十年接力 打开一扇窗
水天一色间,大江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美得像一幅画!”3月8日,周洋带着家人在宜昌市滨江公园网红打卡点——灯塔广场兴奋地举起相机,拍个不停。
滨江公园望山傍水,承载了宜昌几代人的记忆。
50多年前,滨江公园还是一片江滩,江边建有一排排的旧木板房。
上世纪70年代,随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开挖的土方就近用于宜昌江滩拓展延伸,滨江公园逐渐成型。
“高中时,这里还是一处矿石码头。”周洋记得。
2018年前,她所在的地方还是喧嚣的磨盘溪码头,散装煤炭堆积如山,污水遍地横流。
为还绿于江,还绿于民,宜昌先后拆除码头15座,征迁腾退企业134家,征收村民房屋113户,美化长江岸线8公里,50里滨江岸线风光随之点亮。
“两三年前,拍到江豚还是个稀奇事,现在市民走到江边就能看到江豚,手机也能拍到。”
长江宜昌镇江阁段,江豚拍摄爱好者雷吉平不时按下快门,定格江豚追逐玩耍的瞬间。
“现在,长江湖北段水质明显变好,从垃圾围江,变为岸绿水清,鱼的数量也在增加。”“长江小哨兵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周爱华欣喜地说。
40年接力建设和守护,捧出了长江中部最美“外滩”。
如今,滨江公园已经成了宜昌展示长江大保护成果的一扇窗。
解锁多元空间 激活“诗和远方”
“听着轻音乐喝着地道的宜昌茶,看着江面游轮来来往往,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
周末,市民曹相杰时常和朋友三五成群,先到江豚广场来一场“燃烧卡路里”的滑板炫技,玩到累了就到三峡游客中心旁的茶吧慵懒“躺平”,无忧无虑地品尝宜昌本土毛尖,一天的生活充实又随性。
从江豚广场到三峡游客中心,宜昌年轻人的生活美学在这里诠释的淋漓尽致——
三峡游客中心旁,直播达人支起三脚架,将镜头对准破浪而行的“两坝一峡”游轮,游弋的船影与甲板上游客的笑容通过互联网传遍世界;时尚博主们精心设计构图,让全球载电量最大、智能化最先进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的流线型船身与碧空流云碰撞出视觉奇观;这里还是无人机飞手的最爱,当暮色浸染江面,沿江的楼宇灯光和江南的山脉渲染灯光次第亮起,无人机腾空穿越,看夜色下的宜昌披上霓虹羽衣。
随着“慢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主题场景”的滨江亲水活动场景一一呈现,江边漫步、绿道骑行、球场竞技、小轮车越野、滑板,越来越多元的空间,解锁着城市运动基因。
江豚广场上,孩子们挖沙、荡秋千、滑滑梯,笑声此起彼伏。一旁的碗池泵道,一群滑板少年玩得兴起,任青春在腾空跳跃中肆意张扬。
“每周都要带孩子来玩,我打篮球,孩子玩滑板,各得其乐。等天黑了,还能一起去看水幕电影。”在碗池泵道旁看孩子玩滑板的邓明,早就规划好了在滨江公园的行程。
夜幕降临,滨江公园内灯光璀璨,“长江夜游”游轮身着五光十色的彩灯,为滨江公园增添了一道流动的风景。
夷陵长江大桥北岸,市民错落坐在花岗石阶上,津津有味地观赏投射在桥墩上的电影。“这里是宜昌最chill的地方,许给我无数浪漫幻想。”山东游客林潇潇拍下灯光与夜色相映的“日茶夜酒”,桥墩投映的老电影在江风里忽明忽暗,爵士乐漫过堤岸,人们欢笑着碰杯,穿行其间的“长江夜游”游轮正把万家灯火织进粼粼波光。
沿着蜿蜒的滨江岸线,三峡文旅集团以江为轴、山水为幕,构筑起多维场景交融的文旅生态圈,不断打造城市活力与诗意栖居新范式。从江豚跃浪的极限运动广场到游轮穿梭的三峡游客中心,从新能源船舶领航的科技美学到夜经济点亮的水岸光影,三峡文旅集团用创新思维重构千年峡江,让滨江公园成为游客与青年的潮玩地标,让年轻人在水岸互动的立体空间里,既能触摸历史奔涌的脉搏,又能书写属于自己的当代诗行。
花“漾”惠民 秀出“生活剧场”
2022年9月,宜昌滨江公园内,一场“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艺术展”,一个月内吸引超过35万人次前来打卡,线上观展人数高达1500万人。
2025年初春,十万余盆报春花展扮靓江畔,将数十万市民拉进“摩登年代”。
从闪耀江畔的一场展,到春天里的第一朵花,宜昌变着花“漾”,打造“无围墙的生活剧场”。
打通观江视线,营造通透大气、可进入、可参与的活动空间,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多肉植物、郁金香、三角梅依次上场,“花漾时光”秀出四季更替的醉美时光;新春灯会、溪林音乐节、花朝文化节轮番上演,成为刻进宜昌人DNA里的生活仪式感。
当江风再次拂过你的衣角,不妨放慢脚步——在每个平凡的瞬间里,在宜昌人的城市会客厅,感受长江千年的脉动。
撰文:郑岚 杨明东 刘沃华 温铭鑫 朱延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