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坚定主张。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让生活更美好”都是城市生长的根本指针,都是人民幸福的本质内容。
观察城市的维度和视角有很多,如果把城市比作一间大房子,那么精心打造的各种公共空间就是“客厅”。聚集于此的市民朋友和八方来客,可以近距离感知城市的脉动、品尝生活的滋味。
湖北日报联合全省各地推出的“2024年度荆楚城市客厅展示”代表性项目,在荆楚大地上孕育而生,大展其美、大显其暖。通过它们,我们能看到“诗意栖居”的梦想如何被深情守望。
(一)
审视城市客厅的面貌,美感是一个重要标志。
这些代表性项目从不同的历史进程中演变而来,内在的韵味、呈现的样态、表达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一个中心理念——致力于打造“生活的舞台”而非“静止的展品”。
精细化的巧思、人文性的关怀、舒适感的元素,构成了一个个极具吸引力和舒适感的“人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开放式的,没有本地和外来之分;这个空间是多功能的,贴合于不同人群的需求;这个空间是充满诗意的,人人都可以收获自己的“小确幸”。
在与城市客厅的深度接触中,每个人都能找到与风景对话、与他人对话、与内心对话的开关。这些散落在城市肌理中的“会客厅”,编织着普惠型的幸福网络,增进了平凡人的幸福指数。
(二)
衡量城市客厅的活力,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
步履所至,目之所及,老建筑不再只是凝固的历史,而是可参与的时光剧场。尊重历史肌理,融入当代功能,文化传承便不再只是囿于保护,更指向创造性转化。
有人说,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投射,城市的性格与历史,都会如实地体现在建筑中。城市客厅,作为城市文化的缩影,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展现,更是文旅体验的核心。它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精髓,通过独特的氛围与互动,成为连接游客与本土文化的桥梁,实现心灵的交流与文化的摆渡。
正因如此,对待一件件承载着文化符号的“家具”,各地推崇以“微更新”的方式激活历史记忆,在保留原貌与整体和谐间找到平衡,使城市客厅成为文旅体验的重要磁场。当城市“家具”成为讲述历史的新语法,文化故事便从典籍中的标本蜕变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活态传承。
把视野放宽,西安大唐不夜城让汉服巡游激活盛唐记忆,广州南沙以“滨海岭南水乡”重塑城市肌理,杭州将宋韵古镇融入金融科技集群,在精神生活更加被注重的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硬核软实力。城市客厅如同一个展示历史文脉的舞台,市民在遛弯途中就能完成文化熏陶,由此提升的是整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
(三)
判断城市客厅的成色,认同是一个重要标准。
“颜值”是流量入口,文化是体验内核,而产城融合才是可持续的关键。分散各地的城市客厅,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空间,它们与周边的文旅资源形成联动和互补,将周边的景区、酒店、餐饮等资源串联为一条完整的文旅产业链,完成“美丽颜值”向“经济产值”的华丽转身。
可见,城市客厅也是一个连通经济发展的空间,能够孵化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等经济新形态,让城市流量真正变成发展增量。进一步看,打造城市客厅的过程,也是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的过程,更是不断增强城市美誉度、显示度和影响力的过程。
最美的城市客厅,是既承载乡愁记忆,又孕育创新活力的发展工程,是把人民性融入城市血脉的民生工程,是以文化人、浸润肌理的人文工程。
最可持久的认同,来自城市对人们最本质的精神诉求的满足,来自城市运行对人本细节的呵护,来自城市美学与生活美学的心有灵犀、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