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董凤龙
刘钰杨 通讯员 刘冬 李茵
Hi,大家好!我们是广水田野间蓬勃生长的“苗娃娃”。
沐浴阳光,扎根大地,别觉得我们很老土,我们的成长可是科技范儿十足!
辣椒苗苗住进智慧玻璃房,“呼风唤雨”形成保湿降温的人工气候,你们喜欢吃的周黑鸭,辣辣的味道可就是来自我哦;秧苗苗全自动培育,告别“娇气”,长大后我就是随州香稻,那味道,可是棒极了;树苗苗底部铺设的管道,能自动将肥料输送至我们的家,我很快就成为守护山岗的绿色“铠甲”啦!
从一粒种到一株苗,看,科技范儿的我们这样长大!
辣椒苗——
成长快一倍,产量达四倍
石柱红3号、螺丝椒、新一代、辣椒王……
我是一株辣椒苗,虽然现在只有豆芽大小,但长大以后热辣滚烫。武汉特产周黑鸭里的红辣椒,就是我的“代表作”。
广水市城郊街道长辛源现代农业产业园,320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智能玻璃温室就是我的家。
“传统大棚育苗要60天,智能玻璃温室仅需一半时间,苗还更壮实。”技术员黄正良是我们的专属“育儿师”。如今,有了智能化设备,他的工作轻松不少——
遮阳帘、阳光板、保温棉、加热器等均可通过传感器自动调节,确保温度恒定在12℃至25℃之间。苗床下,红绿阀门分别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进出,黄色水帘与对面风机联动,形成保湿降温的“人工气候”。
同时,温室分设潮汐苗床和手摇苗床,前者能全程培育至结果,后者则专攻育苗,一条自动化流水线日均能育3000盘辣椒苗。
“我们跟周黑鸭签了1万亩辣椒苗的订单,后续还有2万亩的意向协议催着我们签。”看着苗苗们长势喜人,“80后”长辛村党支部书记吴等讲起了我们“一波三折”安家的故事。
过去,长辛村有种植辣椒的传统。周边辣椒种植户虽多,种苗却依赖从山东购买,成本高、成活率低。
2023年,吴等当选村支书后四处调研,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专攻育苗!
为了取回“真经”,吴等九赴山东寿光,掌握了智能温室技术。
2023年7月,项目启动建设,计划总投资3亿元。建设中途,投资团队却临时撤资,项目濒临搁浅。
广水市城郊街道办事处得知消息后,主动牵线广水乡村合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争取到400万元注资。
今年2月,长辛源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式投产,辣椒苗订单纷纷涌来。大家都抢着要的奥秘,就在我身上——
1亩地成本相当的前提下,我们长出的辣椒苗产量是传统撒播辣椒苗产量的4倍。
玻璃温室外,还有8个暖棚整齐排列。听说,未来还有小番茄、无花果等朋友要加入我们菜苗大家庭。
秧苗苗——
流水线全开,一键管万苗
广水市骆店镇双塘村育秧工厂里,铺好基质土、喷水、播种、再次覆土……
我是一粒水稻种子,刚跑下马力全开的流水线,400万个小伙伴就和我一起,在恒温车间里等待“苏醒”发芽。
“这是去年专门去外地精选的优良稻种,每株能冲到10公分高!”双塘村党支部书记周传华拍了拍我的头,信心满满。
3年前,双塘村还是骆店镇排名倒数第一的软弱涣散村。2022年2月,村集体立足本村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育秧产业。
别看我现在长得好,以前的我可让周书记操碎了心——
此前,育秧工厂采取人工育秧,耗时长、效率低。温度高,我“烧死”了;温度低,我“睡不醒”。稍有不慎,农户们花大价钱购买的种子就全打了水漂。
为了让我“听话”,周传华苦心钻研,自制了一套“土设备”,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今年,育秧工厂二期建成投产,购置了一套全自动化流水线设备,每小时能育1000盘。
这下,我们不仅长得整齐均匀、根系发达、抗病性强,还更有利于机器插秧。
走进我的“新家”——育秧大棚二期,棚外全部安装智能液晶屏,可实时显示棚内温度、湿度、土壤pH值等信息,一旦出现异常便可及时调节;大棚四周薄膜均可一键开启,有效避免温度陡升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温度过高,天窗会自动打开1米,为棚内散热。棚顶装有204个喷头,视湿度变化进行自动喷洒,确保棚内恒温恒湿。”周传华说。
3月20日,双塘村育秧工厂正式开工。今年手握20万盘秧苗订单,周传华一开工就和村民们加班加点忙个不停。
“每天能产8000盘到10000盘秧苗,一直干到5月份。”周传华说,眼下每天有20多名村民在这里务工,一季忙完,收入能有上万元。
树苗苗——
搬家进布袋,防虫“绿铠甲”
凌晨6点,远处的田野一片寂静,薄雾如纱笼罩着起伏的山丘。铁锹与泥土碰撞吵醒了我:快起床,搬家啦!
我是一棵青冈栎树苗,从蔡河镇育苗大田运到广水市中心林业苗圃场,没想到我们的小家竟然是:一只只布袋!
“这些都是去年冬天给树苗配好的营养土,用可降解的无纺布袋装好,共38万袋。”苗圃场场长刘祥华介绍。
搬家完毕,自动喷灌机均匀洒水,水肥一体化系统开始运转,树苗底部铺设的管道自动将肥料输送至我们的新家,让我们茁壮成长。
这么多树苗苗,为啥培育我成为广水造林的“C位”?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是广水本土树种,属于常绿阔叶乔木。我的优点很多:适应性强、耐干旱、根系发达,可保持水土,改善土壤肥力;长成后还可用于车船、家具制作,种子也可用于酿酒、制作糕点。
但我最出色的优点,是能和虫虫“大战”三百回合!
松材线虫病一旦暴发会导致大量松林枯黄,广水市林业种植也曾深受其害,国土绿化亟须“换将”。苗圃场技术团队踏遍鄂北山野,最终锁定我与好兄弟栓皮栎两个耐虫害的品种挑大梁。
2023年,国有广水市中华山林场被认定为省级青冈栎良种采种基地;广水市中心林业苗圃场被认定为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每年可培育各类树苗200余万株。
“这两个树种种下去,广水就相当于穿了一件四季不褪的‘绿铠甲’。”望着180亩苗圃,刘祥华笑得那叫一个合不拢嘴。那是,那里还有50万株青冈栎幼苗,明年春天长成后,我这50万兄弟姐妹就要奔赴山林。我们的广水,可就更加美丽啦!
【画外音】
近年来,广水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引种选种,在田间配备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种苗的生长周期和特性,为农户制定详细的田间管理方案。2024年,全市遴选科技示范户420户,共选聘84名技术指导员对接指导服务。2025年,广水市计划新建、续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力争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8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