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富春 通讯员 丁元拾 徐燕玲
3月18日,深圳盐田港2025年黄石新港推介签约活动举行。来自全国的30多家港口航运类企业,60多家生产贸易类企业,40多家物流代理类企业齐聚黄石,签下四大类20余项合作项目,为黄石新港推进“亿吨大港、千亿园区、产业新城”筑牢根基。
2014年,黄石市与深圳盐田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黄石新港。11年来,双方共同努力,建成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长江中游第一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首创江海直达加长江班列物流运输新模式。2024年,黄石新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04亿吨,正式迈入中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
港产城联动催生亿吨大港
黄石新港货物吞吐量的快速攀升,得益于前港后厂的联动发展模式。
新港园区聚集了弘盛铜业、宝钢股份、新兴管业、湖北优科、新港重科等重量级低碳冶金企业,去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
“每年数百吨铜精矿和阴极铜经新港通江达海,直达全球。”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述欣说,正联手与黄石新港构建大宗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港口物流深度融合的全链条产业生态圈。
按照“一城一港一主体”思路,黄石新港以海港标准进行整体开发建设运营,目前已建成拥有23个万吨级泊位,集散货、件杂货、集装箱和多式联运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区,由运输港向贸易港加快升级,成为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枢纽港,2024年完成货物总货值403.89亿元,同比增长16.58%,特别是集装箱同比增长12.54%,铁矿石铜精矿分别同比增长16.54%、15.88%。
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程艳民说,作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连接国铁干线的疏港铁路直通园区,成为三峡翻坝水铁联运最佳节点;江海直达班轮3天到上海,4天到宁波,7天到韩国;棋盘洲综保区城市货站直接通关,30分钟到花湖机场。货物一日到全国,隔日达全球。
作为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黄石已有460多家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连续13年入选全国外贸百强。依托黄石新港,黄石2024年进出口总值606.6亿元,居全省第二位。
打造低碳绿色智慧港
作为黄石新港的合作共建方,盐田港是世界级港口产业集团深圳港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国内外布局15个港航项目,开辟17个内陆港,业务覆盖国内35个城市和地区,通过与其他港口联动,黄石新港成为下联长三角、上接川渝的关键节点,成为辐射鄂东、皖西、赣北的枢纽港。
盐田港不仅带来了丰富的港口协同资源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也把黄石新港作为最新港口科技应用的试验田。
在黄石新港集控中心,数字大屏上显示着铲车的运行状态,调度员正通过5G网络回传的信号,精准定位货物和机械位置,20毫秒内遥控指令就能下发到无人驾驶铲车。这是黄石新港码头打造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预计年内将建成长江内河首个5G全覆盖散货码头。
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文国说,建成的23个万吨级泊位配备专业化设备27台,通过研发各种大宗货物专业装卸设备,作业效率提升一倍。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作业流程,作业效率提升50%,货物从码头1分钟到堆场,5分钟进铁路,10分钟上高速。码头前沿与后方园区堆场8条廊道衔接,实现绿色输送。
建设中的黄石新港三期项目集成了自动化设备、全封闭廊道和气膜结构,布局光伏、风光电互补供电系统,以及数字网络运营系统,整个港口运转过程中能耗降到最低。“新港多式联运公共服务平台已上线,货物和企业之间线上对接。”曹文国说,新港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港口,用效率的提高,降低整个物流成本。
利好政策助推满帆远航
此次推介签约,黄石新港收获满满: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江苏远洋达海航运有限公司携手黄石新港,实行“港航货一体化联动”;武汉铁路物流中心、宁波舟山港务有限公司、四川蜀道铁路物流有限公司与黄石新港一道,实行“江海直达+长江班列”联动;湖北优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临澧广森铸业有限公司与盐田港航发展(常德)有限公司携手,实现湖北、湖南区域联动发展;上海通一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临港产业项目入驻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
黄石市港口物流发展中心发布了黄石港口物流发展政策,16项奖补政策分为外循环和内循环两个方面,涵盖公司、航线、现代物流等三大板块,为企业家们带来惊喜。
为推动港口物流业发展,自2019年起,黄石市已出台4轮奖补政策,累计兑付资金达1.61亿元,惠及企业近百家,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撬动黄石物流业的快速发展。2024年,随着黄石港口吞吐量破亿吨,临港铁路联运量突破500万吨,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9条,全市A级物流企业发展到61家。
“随着合作项目逐步落地,加上系列利好政策加持,黄石新港将满帆远航,面对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曹文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