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张研
巍峨圣洁的雪山,激荡奔腾的江河,静谧清澈的湖泊……祖国大西南的云贵高原,在高空俯瞰如百褶裙般的大美图景。
“多彩贵州”“彩云之南”,绚丽斑斓的土地,曾因久困于贫穷而暗淡,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如大山般横亘。新时代脱贫攻坚史诗般的壮阔行进,终使春风染山乡,一跃跨千年。
全国两会闭幕后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贵大地考察,四天时间,辗转两省四个市州,看多彩大地春潮涌荡、风采无限。
风采之新,在红红火火的日子里。
3月17日下午,贵州黎平的肇兴侗寨。淳朴而热情的侗家人,用最隆重的侗族大歌欢迎总书记的到来。
“春天到,春意浓。千山万树绿葱葱,布谷鸟儿声声唱,布谷布谷快播种……”歌名叫《布谷催春》,跨越千年的天籁,吹响了侗乡新春的号角。
唱着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歌谣,过上日新月异的生活。青山绿水、传统农耕、民俗风情,“侗乡第一寨”藏在深山,游人纷至沓来。2024年这里累计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侗家人以田地、山河为舞台,铺展开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图卷。
村寨主路上,重檐宝塔式的信团鼓楼内,一场火塘边的座谈会,暖意融融。“大家都说说,咱们聊聊家常。”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畅谈。
幸福的诉说里,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一束光芒都耀人眼目。
“你们都讲得很好。从你们的讲述、你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村寨这些年欣欣向荣。”总书记听了十分欣慰,“祝你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风采之新,在欣欣向荣的发展里。
3月19日,云南丽江,恰逢一场多年未遇的大雪,天地之间点染成大美水墨。
春雪白如银,山花红胜火。玉龙雪山脚下,一座座智能温室大棚连绵成片,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考察。
温室大棚里,总书记同大家亲切交流。
花卉工人和月华正抱着一捧刚摘下的花,她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离家很近,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旺季时能达到7000多元。”
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这个事业搞得很兴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
“立体的云南”,14个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全链条产值突破2.7万亿元。
“云南本地产的茶很多,当年就是茶马古道,中药材历史悠久,小粒咖啡很好喝,还是橡胶主产区,有热带亚热带的水果坚果……这些特产都是你们的王牌,要继续把王牌打好。”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寄予厚望。
风采之新,在古韵日新的脉动里。
金沙江古称丽江,丽江古城因地处金沙江的江湾而得名。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此大转弯,昂首而前,留下“长江第一湾”的壮美弧线。
800多年的古城,聆听过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铜铃,留下了商旅往来的足迹。先民于此不改水道,因势筑房,山城之姿兼具水乡之貌,天人合一的智慧穿越岁月,写满了深深街巷。
走过小石桥,沿着石板路,习近平总书记看民居古朴、商铺林立、游客云集,感受古城的厚重沉淀和热闹繁华。
在丽江古城,有感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在云南,总书记参观了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成果展示。在贵州,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总书记感叹“侗族文化是很丰厚的”。
历史上,这片土地山大沟深,关山难越。如今,高速高铁在云贵高原飞针走线,天堑变通途。从“地无三尺平”迈向“桥梁博物馆”,钢铁巨桥与峡谷风光交相辉映,织就一幅震撼人心的现代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实践,将原本闭塞的山区推到了开放发展的前沿。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西南莽莽群山,见证着我们党来时的筚路蓝缕、难时的拳拳初心。
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瞻望未来:
“从通道转兵到黎平会议,从猴场会议到遵义会议,这是一条红军的生路,一条共产党的生路,这个火种保留下来,才有了我们今天。要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雪峰初霁,苍山如海,风光无限。(据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