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7日

604个项目跑出“加速度”

“五证同发”宗数居全省第一

2024年6月,孝南区举行工业用地“五证同发”信息化集成首次颁证仪式。 (湖北日报通讯员 李杉杉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乔卫华 李林

3月10日,位于汉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湖北洋田集团,车间管件、布套、装配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赶制国外客商的童车订单。

“目前集团有16万辆童车待交付,订单已排到4月中旬。”湖北洋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朱道军介绍,后续订单源源不断,三期项目拟投资1亿元,预计2026年达产。

一个多月前,湖北洋田集团在孝感市三级干部大会上领取“五证”。当天,共有27家企业领取“五证”,发证总面积1588.09亩。

从2021年首次推行“五证同发”至今,孝感已有604宗工业项目实现“五证同发”,发证面积38782.56亩,带动投资额1648.08亿元,连续四年发证宗数位列全省第一,助力企业“拿地即开工”。

过去“接力跑” 如今“并排跑”

等地期成了预审期

“以前审批动辄几个月甚至半年,现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就能领‘五证’,省时又省力!”谈起拿到“五证”的感受,欣柔科技安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不已。

过去企业从拿地到项目开工,需要依次办理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方案批复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五证”审批环环相扣,涉及多个审批阶段、审批部门和审批平台,需要企业往返多次跑动,常常成为企业的“痛、难、堵”。

安陆积极探索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新模式,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前移项目审批关口,取消工业项目办理中非必要的互为前置条件,将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3个阶段的审批事项,提前至土地挂牌出让与签订出让合同间同步开展,“接力跑”变“并排跑”,等地期成预审期。

2021年5月,安陆被确定为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之一,率先开展“五证同发”审批改革工作,当年9宗项目实现“五证同发”。

2022年,“五证同发”在孝感全域推广。孝感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将原来串联审批的环节改为并联审批,提交的材料由原来的27项减少到13项,审批时间由120余天缩短为不到40天。

提速增效做“减法”,优化服务做“加法”。孝感市按项目开工条件准备、项目出证实施两个阶段,设立“代办秘书”全程跟踪,为企业提供无偿代办帮办服务。明确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豁免的具体情形,推进工程施工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工程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让项目高效落地。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一网集成办“五证”

3月6日,位于孝南区祝站镇的中国邮政华中邮件处理中心项目施工现场,40余名工人正在进行地质复勘和基础建设。

这是2024年孝南区“带方案出让”的重点项目。在建设用地出让公告发布前,孝南区组织编制拟出让用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宗地挂牌前,该区将设计方案、投资效益、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一并纳入出让条件,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间,对接供需关系。

“‘带方案出让’为‘五证同发’奠定了基础。”孝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万赛群介绍,由于审核方案已提前预审,审批部门可快速审批,缩短发证时间。此外,通过“一网集成”办理,企业在网上提交申请,多部门同时线上审批,一天就能办好“五证”。

2024年6月18日,孝南在全省率先“吃螃蟹”,在湖北政务服务网上开通“五证同发”专区,打通资规部门业务审批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等,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对接共享。

万赛群介绍,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该模式实现1个窗口受理、1个工作日办结、9份申报材料提交,大幅优化审批流程和环节,通过数据对接共享,还可避免监理总监同时挂靠多个项目等问题,保证项目的安全性、合规性。目前,孝南辖区已有3家企业通过“一网集成”办理了“五证”。

孝感还统一区域评价,由政府统一开展区域内环境、水土等10个事项的评价,形成整体评估成果,供区域内建设项目共享,每亩可为企业节省成本约1万元。推行“标准地”出让,在全省率先发布工业用地“标准地”“五证同发”孝感市地方标准,推进“五证同发”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全力跑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加速度。

--> 2025-03-17 604个项目跑出“加速度”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8197.html 1 “五证同发”宗数居全省第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