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乔卫华 刘林波
3月8日,孝感市孝南区广场街东方龙城小区,陈海林推着8个月大的孙子出门遛弯,听邻居们谈起小区周边将新增一所中小学,他不禁笑得眉眼弯弯。
“赶上了!”2024年11月,陈海林领到了“迟到”13年的不动产权证,“有了这个红本本,再也不用为孙子入学的问题担心了。”
办“房本”是房地产交易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明确购房者权属的“临门一脚”。它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正常的房产交易、融资开发以及落户入学。
去年以来,孝感市超常规纵深推进城区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化解,化“证结”,解心结,多方合力托起群众安居梦。
截至目前,该市摸排上报的首批76个历史遗留问题项目已全部化解销号,为16790户居民打通办证路,实现摸排上报问题动态“清零”。
摸清“证结”
八类登记难题待解决
“我花了好几十万买了这套房,谁料开发商没能办理项目竣工备案,不动产登记一直办不了。”3月10日,回忆起“登记难”问题,孝南区翡翠名都小区29号楼业主翁先生直呼“太糟心”。
翡翠名都项目于2010年取得土地,2014年办理了规划和施工许可,2015年批准预售,已建成房屋29栋。翁先生看中该小区绿化好、距离岳母家近,有电梯,老人不用气喘吁吁地爬楼梯,于是在翡翠名都小区全款购置了一套新房。
没想到,开发商与施工单位因合同纠纷诉诸法院,项目竣工备案迟迟不能办理。项目缺少办理首次登记(总证)必要件,翁先生所购房屋的不动产权证也就无法办理。
翁先生的情况并非个案。孝感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情况类型复杂,总的看,既有市场环境、开发商经营等方面的因素,也有政策方面等问题。
房屋产权关乎民生福祉,是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保障。
事不避难,动真碰硬。孝感将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化解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重要民生实事,对12345热线平台、湖北省不动产登记作风及问题处理平台、信访反馈等渠道反映的2023年1月以来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摸排,梳理出首批76个、8大类“登记难”问题,厘清政府部门、开发建设主体和购房人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分类施策
群众无过错即办证
今年1月21日,翁先生再次来到孝感市民之家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这次,他带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高效廉洁 依法办事”。
2024年9月,孝感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联合该市监察委员会、税务、住房和城市更新、公安、法院等部门,印发《关于超常规纵深推进孝感城区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化解的通知》,推行“证审分离”“证罚分离”“证缴分离”“票税分离”等工作机制,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
不久后,翡翠名都小区被纳入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清单,明确采取“证审分离”的方式解决,即先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对项目出具房屋质量安全和消防安全鉴定意见,主管部门对鉴定意见出具相关说明后即可办理登记。
今年年初,孝感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根据主管部门认定意见,为项目办理了总证,并为翁先生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全程不到30分钟。
“登记难”问题,难在末端环节解决前期遗留问题。孝感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按照“群众无过错即办证”的原则,只要不是群众的过错,就千方百计帮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在为群众办证的同时,同步完善房地产项目审批手续、处罚违法违规行为、追缴税费金,不让群众为开发商违规行为买单。
针对部分群众反映的“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问题,孝感多地实施延时办、专场办、现场办、上门办,在问题集中的小区设立便民窗口和登记点,确保群众不动产登记“即来即办”。
共管账户
共青华苑200余户居民领到“房本”
共青华苑小区位于孝感高新区丹阳街道办事处共青社区2组,办证遗留问题突出。
“该项目因欠缴土地出让金、土地契税,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丹阳街道办事处党委委员、副主任苏文强回忆,已入住的业主不能正常入学和交易,居民多次到信访部门上访。
开发商希望先收取购房群众的购房尾款,推进遗留问题解决;购房群众则希望先解决办证问题,再缴清购房尾款。
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如何破局?
问题出在双方互不信任!孝感借鉴基层治理的办法,推动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业主代表、开发商三方建立项目“共管账户”,搭建开发商与购房群众之间的信任桥梁。
丹阳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历时1个多月上门摸排,确定49户业主欠缴购房尾款。经过动员,10余户业主率先将购房尾款打入“共管账户”,专项用于化解遗留问题,包括缴交增值税、剩余地块的土地出让金等。街道办事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其他居民也纷纷效仿,目前有200多户居民拿到了房屋不动产权证,项目实现分证到户的常态化办理。”苏文强介绍,“共管账户”在确保开发商回笼资金优先用于化解遗留问题的前提下,还能用于小区水改、电改、完善小区环境等,有利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