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4日

二十载寻遍全球 数字手指重绘

国宝级“名画”结集呈现月涌大江流

(明)戴进 长江万里图(局部)

(宋)米友仁 云山图(局部)

(元)赵原 晴川送客图

(明)吕纪 秋景花鸟图

(元)钱选 草虫图(局部)

(元)钱选 草虫图(局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讯员 付雅倩

3月6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武汉大学专题展‘月涌大江流’”在该校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等国宝级绘画珍品的高清调色打样稿,让米芾、赵孟頫等名家名作从历史中走来,再现光华,静静诉说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神脉络与文化传承。

传世名画上火痕宛然可辨

纵观历代名作,表现大好河山的作品比比皆是。本次展览以长江为主线,选取多个含有长江文化元素的典型画作,彰显千百年来的长江之美。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次展出的高清调色打样稿,还原了画作青绿的大色调,峰峦起伏,绵延千里,烟波浩渺,气势恢宏。开首的小径将人引入画中,村舍俨然,绿树丛生,渔农安闲,游人自得。中段由一组组变化万千,巍峨高耸的山体组成。群峰险峻处高耸入云,气势巍峨,是画面的高潮所在。奇巧处九曲盘旋,分合得当。寺观田舍,亭桥舟楫,一一具备。随后画面平缓下来,一片江渚,一带远山,由近入远;末了再以耸峙的高峰收尾,好似琴键上的重音,结束这一动人乐章。

万林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彭蛟介绍,这幅画背后,藏着一位天才画家的故事:“经宋徽宗点拨后,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画卷绘成时,作者本人只有十八岁,不久便英年早逝,其短暂的一生,如同闪耀的流星,在中国画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后便归于沉寂。”

展览中同样匠心独运、留名青史的,还有另一座中国绘画史上的丰碑——《富春山居图》。1350年,黄公望为无用师创作了《富春山居图》,此后,这幅画经历了数百年的流传,多位名人,如沈周、董其昌等都曾收藏或临摹过它,几经易手后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本次展览中的《剩山图》上,火痕宛然可辨,那段历经沧桑的传奇岁月依稀浮现。

中国绘画史上也有“爆款IP”

屈原的《九歌》源自楚地民间祭歌,辞赋瑰丽妍美,幽渺情深。历代画家常以之为题作画,极具荆楚特色,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宋本《九歌图》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元本《九歌图》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幅,在本次展览中也可见到这两幅作品的高清调色打样稿。

本次展览中,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荆楚气象是亮点之一。展览选取了历代以荆楚山水建筑、花草鱼虫、飞禽走兽、历史文化名人等典型文化意象为主题画作的高清调色打样稿200多幅,并搭配相关动植物标本进行陈列,营造出既瑰丽多彩、气象万千又风格鲜明、气质独特的荆楚文化空间。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又有“米襄阳”的别称,是荆楚画家的典型代表。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氏云山”得世人“云烟氤氲,平淡天真”的评价,本次展览的米友仁《云山图》《云山墨戏图》便是“米氏云山”的生动呈现,它描绘了荆楚山水烟雨迷蒙、温润诗意的景致,米氏父子的画作代表了一种追求随性闲逸的笔墨情绪及文人意趣,使得后世文人画家、浙派及院体画家崇尚有加,纷纷效仿,从而也成为中国山水画史上极具革新意义的经典图式。

画作上留有历史“弹幕”

《西园雅集图》中,文人或赏阅谈论、或抚琴对坐,悠然寄情于山水;元代钱选的《品茶图》绘制六人斗茶的场景,是古代饮茶文化的真实写照……在展出的画作中,既有壮丽河山,也有记录古代生活、表达文人意趣的“小清新”。

宋代赵昌所作的《写生蛱蝶图》中,三只彩蝶在繁花中翩翩飞舞,一只蚱蜢匍匐观望,与摇曳的秋花、芦苇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生机勃勃的自然和谐画卷。这幅画不仅传递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然之美的感悟,画卷上的古人留下的“弹幕”也十分瞩目——清代乾隆皇帝在该图上题诗:“青虫出菜甲,旋复化为蝶。蝶已不复虫,生灭迅交睫。翾栩飘秋烟,迷离贴露叶。炼得长生术,金丹了无涉。”接纸处,元代赵岩在图上题诗:“粉翅浓香共扑春,林园仿佛落花尘。谁教草露吟秋思,惊觉南华梦里人。”此外,各朝代收藏者在画卷上留下收藏印章,红色的各式印鉴足足有39枚。

完整清晰的画面,饶有趣味的画作细节,值得一遍又一遍品味。但“纸寿千年,绢寿八百”,这些数量众多、保存困难,又四散于世界各地的丹青珍宝,是如何经过图像收集、出版印刷,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呢?

据了解,本次展览所有作品均来自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大系”项目历经二十载,由浙江大学与浙江省文物局共同编纂,涵盖国内外263家博物馆的12405件(套)中国绘画珍品,其中包括9155件国内珍藏和3250件国外珍品,几乎囊括了所有传世的“国宝级”绘画作品。借助尖端设备,运用超高精度摄影及图像处理技术,“大系”项目组历经艰难,寻遍散落全球的国之珍宝,建立起绘画精品的数字化资源库,让普通人得以近距离地观察、接触这些文化瑰宝。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精华中的精华’,在同一个展览能饱览这么多名画佳作,非常值!”前来参观的学生王雪茹感到十分震撼,饱览一幅又一幅“传世之作”,如同穿越千年岁月,唤醒“江河与文明共生”的历史文化记忆。

--> 2025-03-14 二十载寻遍全球 数字手指重绘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7977.html 1 国宝级“名画”结集呈现月涌大江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