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4日

成功培育252家企业帮团队走好技术转化“最初一公里”

解锁武汉生物院的孵化密码

光谷

3月10日,光谷生物创新园二期内,迈维代谢正在开展代谢物样本检测服务,创始人唐堂说:“公司已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蛋白组、代谢组两大质谱平台,今年预计检测样本量同比增长50%以上。产出的数据结合公司持续迭代的算法和数据库,有望为更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瞪羚”企业迈维代谢成立于2015年,由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生物院”)孵化,如今员工已从3人扩展到300多人。

包括迈维代谢在内,生物院已经孵化了252家生物企业,覆盖细胞与基因治疗、生物智造、生物服务、数字病理、创新药等领域。

生物院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孵化密码”。总经济师王作燕解释:“我们从高校、院所、医院寻找创新技术,为技术团队提供场地设备、技术验证、资金支持等全方位的服务,帮助团队走完技术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生物医药企业要发展成长,没有实力自建实验室、买设备是第一道难关。为此,生物院根据企业需求,从洁净度到通风系统,高水平定制共享实验室。

生物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内,测序仪、质谱仪等700多台(套)大型仪器可供企业进行技术验证。“一台设备三四百万,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笔不小的支出。”唐堂回忆,公司曾遇到“棘手”任务——一次性检测上千样本,研究院连夜协调设备、保障运行,助力项目顺利交付。

在生物院,113名员工中约63%是技术人员,他们不仅是“设备管家”,更是技术攻关的“合伙人”。

迈维代谢初创时,团队常与生物院技术人员“切磋”,优化代谢物检测方法。“有他们帮忙,原本数十天才能完成的项目一周就能搞定。”唐堂说。

“生物企业前期投入大,我们也愿做‘耐心资本’,陪企业走长路。”王作燕表示。生物院设立了百赢汇智、百赢汇才两只基金,累计投资34个项目。

目前,生物院还有80多家企业在孵。一楼交流中心内,几乎每周都有创客沙龙活动,还有新入驻团队不定期路演。相关负责人感叹:“有的企业已经长大,有的企业还在起步,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已然形成。”

今年年初,生物院获批武汉市首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建设试点。王作燕说:“我们将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聚焦‘AI+BT’技术、基因药物、器官芯片、手术机器人等未来健康领域,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光谷频道 作者 杜佳琦)

--> 2025-03-14 成功培育252家企业帮团队走好技术转化“最初一公里”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7960.html 1 解锁武汉生物院的孵化密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