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4日

“闲时劳力”精准对接“忙时需求”

劳务协作共享“橙”功果实

秭归

3月3日清晨,宜昌市点军区25名橘农搭乘劳务专车,驶向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25名橘农到屈姑食品公司务工,是宜昌打通产业链用工“时间差”,创新构建区域劳务协作机制,破解部分地区季节性用工难题的有益探索。

在屈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点军区橘农覃玉芬正熟练分拣脐橙。作为首批跨区务工人员,刚结束自家蜜橘管护,就无缝衔接进入脐橙加工旺季。“以前守着几亩橘园,忙完一季就闲着,现在到秭归打零工,月增收3000多元。”覃玉芬笑着答道。

秭归县“四季鲜橙”的产业链格局年需用工超20万人次,特别是每年11月至12月九月红、纽荷尔成熟季,3月至5月伦晚脐橙上市期,用工缺口高达6000余人,而毗邻的点军、五峰等地,蜜橘、茶叶等产业存在农闲空档。秭归县抓住这种“时空差”,自2023年起搭建区域劳务协作平台,通过零工驿站网络实现用工信息实时共享,让“闲时劳力”精准对接“忙时需求”。

五峰汉马池村脱贫户李祖英对此深有体会:“春茶未采时到秭归分拣脐橙,月收入过万元,茶叶开采时赶回五峰采茶,一年到头有活干、有钱赚。”

劳务协作还催生出产业链“共享员工”。在秭归华维电商物流园,来自五峰、长阳等地的100多名熟练工组成“应急分队”,企业根据生产情况灵活调配。“这些‘共享员工’既保证用工弹性,又降低企业成本。”华维电商物流园负责人算过账:协作机制使旺季用工成本下降15%,产能却提升20%。

随着“秭归橙农”劳务品牌叫响,区域协作产生“滚雪球”效应。2024年以来,恩施利川先后有200余名采茶工加入“橙农”队伍,实现了从“一季就业”到“全年就业”的转变,有效缓解了企业季节性用工难问题。

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推动下,传统“自耕农”逐步转型为“产业工人”。在秭归县水田坝乡的一处无人机培训基地,30名学员正操控无人机进行柑橘飞防作业。随着低空经济+农业的场景拓展,这里培养的800多名“空中农人”已实现从传统耕作向智慧农业的跨越。45岁的望家新是屈原镇一位普通橙农,如今已成为持证“空中农人”。“自家的脐橙卖完了,就用无人机帮别人吊运脐橙,日薪500元。”望家新说。

“劳务协作不是简单的劳动力转移,而是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产业+就业+技能”联动模式,推动劳务品牌向技术标准升级,让更多农民共享“橙”功果实。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秭归频道 作者 胡兴军 秦向丽)

--> 2025-03-14 “闲时劳力”精准对接“忙时需求”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7956.html 1 劳务协作共享“橙”功果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