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2日

生物酶靶向清除蓝藻

“闹心塘”变景观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然 通讯员 胡子昂

“你们看,这水清得可以望到里面的鱼,鱼儿游得多欢实!”三月春暖,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青云村,83岁的村民熊柏清侍弄了一会菜地,在水塘边休息。这处水塘,是青云村博沿熊湾门前塘,曾经“夏天泛绿沫,冬天漂死鱼”。经过2个多月的治理,如今,“闹心塘”已化作一汪清潭。

青云村党支部书记熊兵介绍,博沿熊湾门前塘过去是群众洗衣洗菜、牲畜饮水、浇田灌溉的“当家塘”,这样的水塘在村里有8个,水域面积约110亩。由于该村地处丘陵洼地,生活垃圾、残留肥料等都随着雨水流入塘中,长年累月,水质恶化。气温稍高,水塘便散发阵阵异味。

青云村曾是武汉市重点贫困村。推动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富起来,还要让农村美起来。在武汉市公安局多年的对口帮扶下,青云村逐渐脱贫致富,但人居环境还需持续整治提升。

2024年12月,武汉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组建专家团队,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武汉新水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冯玲玲教授牵头,对“闹心塘”进行治理。

“现场调研发现,水塘水体富营养化,容易形成蓝藻水华,总氮、总磷、氨氮等含量也严重超标,水质为劣Ⅴ类。”新水环保科技公司和美乡村事业部副部长熊紫琪说。冯玲玲教授团队很快制定方案,选取博沿熊湾门前塘为治理试验点。

1月13日,清淤工程启动。青云村村干部、村民与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协同合作,奋战多日,清除塘底淤泥,提升堰塘储水能力。随后,专家团队在水塘中投入冯玲玲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生物酶制剂,对蓝藻进行靶向清除。通过构建“生物酶—鱼类—水生植物”立体净化系统,提升堰塘水活力。

最新检测数据显示,博沿熊湾门前塘水质指标从劣Ⅴ类上升为Ⅲ类,部分指标达到Ⅰ类,从浑浊发黑,变为一汪清水。站在塘边,可以看见1.7米深的塘底。

试点成功了,只是开始。

“让‘闹心塘’变成景观塘、致富塘,是我们村今年的头等大事。”3月10日,熊兵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村里还有7口“闹心塘”,将来整治好了,村里将打造集观光、垂钓、科普于一体的生态廊道。

--> 2025-03-12 生物酶靶向清除蓝藻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7693.html 1 “闹心塘”变景观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