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0日

张可欣体操世界杯折桂,体教融合模式再显强大生命力

硚口的孩子们,脚下有条冠军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雨薇

通讯员 王雯婷 魏娇倩 尹文甫

“快看,是张可欣姐姐!”3月7日,一群来自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的萌娃们围拢在湖北省体育局崇仁体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崇仁中心)电子大屏下,兴奋地不停拍掌欢呼。

大屏上正在播放的,是2月23日张可欣在体操世界杯德国科特布斯站高低杠项目夺冠的镜头。这位从硚口走出的体操小花,在科特布斯先后斩获高低杠金牌、平衡木银牌和自由体操铜牌,以“1金1银1铜”的惊艳战绩完成了世界杯首秀。

夺冠次日,张可欣“跃”上了体育馆小学校史馆的冠军荣誉墙,在她前面的10位冠军校友分别是:童辉、伏明霞、肖海亮、胡佳(跳水),刘黎敏、闫子贝(游泳),郑李辉(体操),杨维(羽毛球),李婷、郑钦文(网球)。而湖北第一位高低杠世界杯冠军的荣誉头衔,也让16岁的张可欣未来更加可期。

从1979年韩爱萍登顶国际羽坛至今,硚口区一共走出19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数十年来深耕体教融合沃土,结出的累累硕果和更多播下的种子,让这里真正成为中国体育的冠军摇篮。

荣誉墙上再添一位世界冠军

“低头看肚脐,团身像小球一样滚过去!”3月7日,在崇仁中心与体育馆小学联合打造的“双师体育课”上,一年级新生正列队完成标准前滚翻。

看着6岁的小队员宋惜苒化身“小助教”完成示范动作时,教练高莉娟想起了九年前同样倔强爱笑的张可欣。

2016年,7岁的张可欣带着满手的茧子从黄石体校转入崇仁中心。早晨上学、下午第一节课后回训练场,崇仁中心到体育馆小学的这段路上,人们经常会看到高莉娟牵着一个扎着高马尾辫小姑娘的身影。

张可欣的班主任刘媛媛记得,这个坐在教室第一排的“小不点”,在校运会上展示的肌肉线条让体育老师惊叹不已,她的作业本上总能看到被老师表扬的“金牌”印章。当夺冠的消息传回母校,2016届3班家长群瞬间沸腾。家长们在相册中找到了张可欣的童年影像:运动会上如小鹿般轻盈,课间操时随风飞扬的高马尾,还有课桌上整齐的加减法卡片。

“原来,世界冠军的起跑线就在教室第一排”,被家长们反复转发的一张照片上,身姿矫健的张可欣正自信地给同学们展示空翻动作,在她身后的世界冠军校友墙上,每一位前辈都笑意盈盈地看着这一切。

9年后,这个爱空翻的小姑娘也跃上了冠军墙。高莉娟看着孩子们在训练场上稚嫩的身影说道:“每一个前滚翻都可能开启一个冠军的征程。”

从“制造冠军”到“做自己的冠军”

四十多年来,硚口区共培养了19位世界冠军,这块41.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什么能绵延生长出闪耀世界体坛的冠军基因?

在诠释张可欣夺冠案例时,湖北省体育局体操管理中心主任吴健说:“她的成长路径是体教融合的生动实践。我们根据国家体育总局《633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推动基层体校改革,在启蒙阶段注重兴趣培养和全面发展。正是这样的模式,让湖北体操人口逐年扩大,更多孩子从‘怕体操’变成了‘爱体操’。”

闪耀的星辰,正化作新一代少年追逐的光。

“我想成为下一个孙佳俊!”小运动员易小乐在蛇年春节前夕参加了崇仁中心“冠军回家”活动,开学后便和同学们分享与冠军同台的见闻,他拍着胸脯向老师保证——在学习和训练上都会向师兄孙佳俊看齐。体育馆小学的“金牌心愿单”上,稚嫩的笔迹书写着“花样游泳奥运冠军”“网球大满贯得主”“游泳健将”的梦想。武汉四中田径场上,“重理算、授生化、近自然、习英文、强体魄”百年育人理念标语,见证着硚口区中学生代表队27年蝉联市运会团体总分冠军的历史时刻。

“冠军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可以拆解、模仿、超越的成长样本,硚口的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人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冠军!”硚口区教育局局长胡生彬表示。

在多年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后,目前硚口区共创建市级特色传统项目学校23所,冰雪特色学校2所,还有篮球、网球、田径等8个项目的市级后备人才训练基地。2018年以来向上输送了120名优秀运动员。胡生彬说,在“每个人都是冠军”的育人理念下,那条铺在教室与训练场之间的冠军之路,正在孵化更多人生赛场的胜利者——他们或许不会都站上领奖台,但必定能在属于自己的领域绽放光芒。

--> 2025-03-10 张可欣体操世界杯折桂,体教融合模式再显强大生命力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7469.html 1 硚口的孩子们,脚下有条冠军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