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7日

找准赛道 各美其美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周磊


县域是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基本单元和着力点,县域经济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的纽带和桥梁。

推动支点建设实现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殊为关键。2024年,全省首个千亿县仙桃GDP达到1125.13亿元,实现百亿增量目标;汉川、宜都、潜江、大冶、枝江5县市的GDP总量迈过900亿元大关,向千亿大县发起冲击;随着谷城县、宜城市、恩施市、阳新县、麻城市、老河口市官宣GDP总量跃过500亿元大关,湖北26个县级市、35个县、2个自治县中,已有19个GDP超过500亿元,比重超过30%。在湖北,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比重近6成。一座座小城蝶变跃升,折射出湖北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近两年,随着“县城美学”“小城游”的兴起,县城成为流量密码,释放出多层次消费需求。今年湖北“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打造具有澎湃活力和鲜明特色的新增长极,是全省各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作出回答的考题。

找准特色 驰骋经济发展主战场

县城数量大、类型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县域要发展,关键是找准赛道、做好自己;在“各具特色”上下功夫,是县域经济持续焕发生命力的关键。

“矿冶之乡”大冶,铜矿、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厚;“磷矿之乡”宜都,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点磷成金;“无纺布之乡”仙桃,坐拥全球最大医疗防护用品基地;“中国青砖茶之乡”赤壁、“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中国蒸菜之乡”天门……这些在全国叫得响的名号,无一不是得益于各地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优势”的深耕,为湖北县域经济镌刻上鲜明的特色与风采。

2024年,湖北首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以8000万元激励县域强特色、提质效。专注于一根纱、一块布、一瓶水、一颗药、一粒米……越来越多湖北小城逆势崛起,特质鲜明地站在人们面前——

非织造布产业是“千亿县”仙桃的第一支柱产业,全市集聚上下游关联企业2000多家,形成了非织造布产业的全产业链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在全球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远大医药永晟制剂工厂的带动下,阳新生命健康产业规上企业达28家,涵盖化学药、原料药、医疗器械等领域。

谷城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骆驼、新金洋、金洋冶金等公司为龙头,不断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建立了特色鲜明、带动力强、集群集约、链式扩张的循环型工业体系。

当今世界经济中,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既是产业组织方式的大提升,也是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

这些地方依托“与生俱来”的资源优势或独特地理条件,综合审视所在区域、经济带、交通线和物流网络中的战略定位,以更大的视野和格局整合资源要素,力争构建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集群,让县域经济突破了“低端锁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不仅走出了特色化发展道路,也实现了规模经济效应。这种差异化发展方式,体现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突破逻辑。

纵向看,2024年,是湖北500亿县城数量增长最多的一年;横向比,在2024年的中国“百强县”中,入围的湖北8个县中,排名最前的仙桃位次已升至54位,离“全国50强县”仅一步之遥。县域发展百花齐放、提质进位,既能增强区域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又为整体经济能级跃升提供基础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潜力巨大 争当支点建设排头兵

发展不平衡是推进共同富裕需要破解的第一大难题。打破困局的关键,在于推动优质资源向薄弱区域和关键环节集聚。

前几年,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指出,中国悄悄地进行着一场人力资本革命,新的人口红利正在产生,占现有外出农民工四分之一的“城归”,正在给农村带来变化。放眼现实,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城市白领等返乡入乡创业,带动县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

当前,我省正顺应人口回流、产业转移趋势,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

以天门市为例,2024年当地出生人口数同比增长17%,远高于全国5.8%的增幅。这一年,还有约8万在外务工的天门人返乡兴业就业。可以说,传统“乡—城”单向流动开始转向“城乡双向互动”。这种人口结构的优化重构,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形成“人力资本积累—产业升级—城镇化提升”的良性循环。

随着湖北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县域正成为更多人安居乐业的“新主场”。可感可及的发展成果,汇聚成小城里宜居的“小美好”。

就业更近了——松滋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依托“市—镇—村”三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累计带动就业创业近4万人;“单项冠军”维达力四期项目在赤壁开工建设,这条年产值达百亿元的生产线,预计将带动万余人就业。一批高学历、有阅历的85后、90后新生代企业家进入小城镇,带去新的管理理念、商业模式,带动众多特色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成为“小镇创业家”。

收入更高了——全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半径缩小的同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快于城镇居民1.6个百分点。脱贫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2024年,恩施市社零额达235亿元,增长6.5%,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的6%。

生活更好了——县域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快速升级,许多县城甚至有了三甲医院和重点中学。筹建中的宜城市鲤鱼湖中学以打造一流团队、一流校长、一流师资力量和一流九年一贯制学校为目标,将于9月正式投入使用。

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围绕“聚人、安居、兴业、经济良性循环”,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县域建设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县城、乡镇、村庄,加快构建发展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日前发布的2025年湖北省委“一号文件”,为湖北强县之路开启新的探索,更为小城宜居的“小美好”增添更多期待。

县域,不再只是承载乡愁记忆的故乡,更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广阔天地。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湖北县域经济的突破性发展,既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加快支点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更多GDP超500亿的县城崛起,成为进位中国“百强县”的优质“潜力股”,湖北经济底盘必将更厚、更实!


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中,湖北8地上榜

仙桃市(第54位) 大冶市(第55位) 宜都市(第61位) 潜江市(第71位)

枣阳市(第74位) 枝江市(第76位) 汉川市(第81位) 天门市(第100位)


2024年,湖北GDP迈过500亿元的县市19个

(截至2025年2月18日,据公开数据统计)

仙桃市  汉川市  宜都市  潜江市  大冶市

枝江市  枣阳市  天门市  钟祥市  当阳市

赤壁市  应城市  松滋市  谷城县  宜城市

恩施市  阳新县  麻城市  老河口市

--> 2025-03-07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7261.html 1 找准赛道 各美其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