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7日

宜城:逐梦千亿势如虹

鲤鱼湖“城市湖区”全景航拍图。

天舒纺织有限公司正在满负荷生产。

醉美莺河游人如织。

小河镇高康村民喜领不动产权证。

色彩斑斓的农田与二广、麻竹高速互通交相辉映。

流水镇杨棚村稻田画。 策划:蒙瑾 张海生 汤伟峰 撰文:李锋 杨佳 周波 图片:钟军 易振波

看,繁忙的小河港年吞吐量已达150万吨,化工园区风险等级在襄阳市率先达到D级。发展平台日趋完善,“南经开”蒸蒸日上、“北临港”日新月异;

看,“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获评全国优秀案例,6项改革事项入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数公基”工作代表襄阳通过省级验收;

看,鲤鱼湖“城市湖区”人头攒动,新建商品房销售增速连续多月领跑全省、销售面积位居襄阳之首。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全面向好;

……

这是一幅承压向上、善作善成的昂扬画卷,这是一份咬定发展、建成支点的担当使命——

2024年,宜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襄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交出了难中求成、竞进有为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GDP首次跨越500亿大关,达到525.81亿元,增幅居襄阳市各县市区第二位,拿到了角逐全国百强县的入场券。

2024年,全力以赴扩投资、促改革,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牢固。全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8个,竣工62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总数达21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稳居襄阳前列。

2024年,锲而不舍抓创新、转动能,产业转型步伐更加坚实。粮食总产量达13.1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服务业提质扩容。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0.5亿元、增长8%。

战鼓催征马蹄疾,扬帆奋进正当时。

“宜城市将以‘四个举全市之力’为抓手,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加快‘千亿级、五十强、幸福城’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城新篇章。”宜城市委书记武义泉说。

“南经开”“北临港”两翼齐飞风正劲

2022年8月,一则“四川润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有意在湖北投资建厂”的消息,引起了宜城市委组织部部长王海的关注。

既然来湖北投资兴业,为何不能落户宜城?

此后的3个月间,王海带领工作人员多次奔赴成都,将优厚的招商政策、完备的配套设施、专业的服务措施和盘托出。当年11月,总投资18.13亿元的湖北润峰化工有限公司落户宜城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

“宜城市领导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保姆式的服务打动了我,最后决定把整个产业重心从成都搬到宜城。”公司负责人周炀说,该项目预计今年8月份投产,将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年均销售收入约13亿元,创造税收约1亿元,可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个个重大项目,垒起经济新高地,宜城市已形成“南经开”“北临港”交相辉映、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在宜城南部的经济开发区内,阿泰克的熊果苷产量位于世界前列,海螺新材料的水泥助磨剂成为国内水泥助磨剂冠军,共同药业甾体激素在国内与同行业产品平分天下,天舒药业钆布醇开辟国内制造先河……特色园区建设工作稳居襄阳前三,规上工业企业入园率达70%以上,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亩均投资和税收均增长9%,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聚宝盆”。

在宜城北部的襄阳(小河)临港经济区内,宜城电厂正式投产发电,小河港煤炭储备基地项目、葛洲坝建材产业园、朱市铁路货场改扩建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疏港铁路一期投入运营、二期快速推进,钢材、粮食等大宗货物即将入园。小河港年吞吐量达150万吨、增长50%;完成水路货运量280万吨,周转量2.5亿吨公里、增长56%,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湖北长泽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肖文表示,公司将打造年产200艘智能绿色新能源船舶生产基地及船舶维修、检测中心,预计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年产值5亿元,成为汉江流域最大的智能绿色船舶制造基地。

“进入2025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园区项目招落服机制,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园区管理机制,全力推动‘南经开’‘北临港’高质量发展。”宜城市市长肖平说。

国企改革转型澎湃发展力量

2月24日,由湖北金秋实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简称“金秋实公司”)承建、总投资4405.5万元的呼南高铁宜城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目前公司在建15个项目,总投资达8亿多元,全部是在市场上竞标获得。”金秋实公司总经理张晨说。

金秋实公司是宜城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宜城国投”)的全资子公司,习惯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他们一度在市场竞争中茫然失措。

唯有改革,才不辜负这新意盎然的春色。

金秋实公司通过多种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目前员工中高级专业职称比例达50%。2023年,金秋实公司升级为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成为襄阳各县(市、区)中唯一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的国企。同时,公司对所有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对人员实行优胜劣汰,以此来降本增效,提高效率。

改革转型后的金秋实公司凭借过硬的资质、优质的质量和良好口碑,在宜城市市场份额增长到45%,成为当地国企改革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宜城市围绕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对宜城国投等国有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从平台公司向城市综合运营商、综合片区开发商、特色资源经营商、文旅产业推动者、乡村振兴实践者转型。同时,围绕交通、水利、文旅、园区等构建国企阵列,国企功能进一步增强,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国资管理持续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助力宜城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更足,发展韧性更强。

绿色低碳助力美丽宜城

3月4日,葛洲坝宜城水泥有限公司(简称“葛洲坝宜城公司”)马头山矿区内,机声轰鸣,车辆穿梭,开采后的矿区绿意盎然。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湖北省“环保信用绿牌企业”,葛洲坝宜城公司按照边开采、边恢复的原则,走上绿色矿山建设之路。公司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硬化矿区主干道,修复裸露土地和遗留采坑,复绿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95%以上。

“我们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和数字化矿山建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葛洲坝宜城公司安全总监王凯表示。

宜城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举全市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宜城。三年多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美丽宜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节能减排,循环发展,从点到面,制度先行——

全市招引万吨以上秸秆收储企业6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襄阳(宜城)精细化工产业园集中供热项目施工扎实推进,今年8月项目投产后,宜城市固废、危废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园内重点企业的余气、余热、余压、余水、余料、余渣基本实现“吃干榨净”。

蓝天绿水,湖泊保护,上下同心,破解难题——

在鲤鱼湖畔,改造建成的亲水栈道、城市绿道,成为市民游览小憩的好去处;万洋洲国家湿地公园中,“鸟中大熊猫”黑鹳与青头潜鸭嬉戏,绿水共长天一色;全市234个行政村(社区)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绿色生态建设走在前列——

坚持“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发展,形成“猪沼蔬”“鸭粪稻”“鸡粪林”等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全市建成部级标准化示范场6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完成全省唯一的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莺河实现完美蝶变。完成国土绿化2.56万亩,义务植树140万株。

绿色低碳发展,正转化为宜城新的竞争优势,开创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城市湖区”蝶变幸福宜居之城

初春的宜城,乍暖还寒。

位于青创园西侧、康桥北侧的建联·天一美庐小区售楼部内,看房市民络绎不绝。“自2025年元旦前启动预售以来,共销售住房125套,销售比例达39%。”项目销售负责人说。

建联·天一美庐小区销售火爆,是鲤鱼湖“城市湖区”蓬勃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

早在2005年,宜城市委就提出建设鲤鱼湖“城市湖区”的初步设想。20年来,历届市委围绕鲤鱼湖周边进行系列布局,铁湖大道、鲤鱼湖大桥等一条条道路、桥梁建成通车,楚都公园、楚都文化中心等一个个项目投入使用。

三年多来,宜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水定城的思路,举全市之力建设以鲤鱼湖为核心的“城市湖区”,高质量打造高铁片区、滨湖核心区、科技创新区、产城融合区和环湖生态带,利用好辖区优质的教育、医疗、政务、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好各类公共服务。

筹建中的宜城市鲤鱼湖中学以打造一流团队、一流校长、一流师资力量和一流九年一贯制学校为目标,将于9月正式投入使用。

襄荆高铁宜城段无砟轨道施工正酣,即将启动长轨铺设,建设者通过“超常规、全平行”作业,全力确保项目今年尽早建成开通。

宜城市全力提升县城品质和承载能力,提高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供给,经过3至8年的努力,实现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20万人、城区人口聚集度50%以上的目标,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 2025-03-07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7204.html 1 宜城:逐梦千亿势如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