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7日

阳新:工业倍增挺脊梁

阳新县城景观。

武汉武药制药有限公司。

湖北众源鞋业有限公司。

湖北爱骑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策划:阳新县委宣传部 文图:严丽 易相志 明月新

春天已至,万物复苏。

赶订单、拼项目、忙招商、优服务……富川大地百舸竞流,奋勇争先。

数据显示:2024年,阳新县GDP为536.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0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572亿元,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中位列第48位。

从2021年GDP跃过300亿元大关,到2024年跃过500亿元,阳新,从“国贫县”华丽转身,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有力竞争者。

阳新县委书记、县长杨波表示,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奋力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规上工业总产值冲刺千亿

阳新,坐拥45公里长江黄金岸线,横贯全境的富水在富池口与长江交汇,两条大河,如满弦之弓,发展大工业得天独厚。

这些年,华新水泥、远大医药、娲石水泥、弘盛铜业……一大批投资百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地开花,阳新工业倍增计划如虎添翼。

2023年,阳新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83亿元,同比增长102%,生物医药、绿色建材、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贡献显著,其中远大医药富池工业园、弘盛铜业等重大项目,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52.1%,这是阳新实现首轮工业倍增。

2024年,阳新开启“工业二次倍增”工程,聚焦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品牌鞋服等主导产业,重点推动产业链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提升工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力争到202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千亿量级。

号角吹响,一呼百应。

正月初八,阳新经开区城北工业园,湖北远大医药永晟制剂工厂5栋厂房封顶,设备6月进场,年底试生产。“1月份以来,黄石工厂6条生产线相继封顶,这在行业中很难想象。”远大医药董事长唐纬坤说,永晟制剂投资百亿元,将带来50亿至70亿元的收入增长;远大生科大健康营养品生产线项目,年产值也将达到15亿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落户阳新十余年,远大医药不断拓展产业链。如今,阳新生命健康产业规上企业达28家,涵盖化学药、原料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医药化工产业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华新水泥,退城入园,200多亿元投资大部分落子阳新,“万吨线”是全球单体最大的水泥旋窑生产线,总投资100亿元的亿吨机制砂是全球最大的机制砂生产线。娲石水泥二期绿色智能熟料生产线,成为绿色建材行业支柱企业。

大工业支撑,大项目发力,为阳新工业倍增装上强劲引擎。

科技创新综合考评跃升30位

一枚小小的头盔,有多少技术含量?

湖北爱骑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研发的碳纤维头盔仅重1.4公斤,意外发生时能承受2000公斤冲击力,头盔将成为摩托车的智慧终端,集成导航、通话、行车记录等功能。

在阳新经开区城北工业园,诸如此类的细分领域行业佼佼者比比皆是:可兴鞋业能耐千余摄氏度高温的新型消防鞋,抢占30%国内市场份额;恒驰电子专注于柔性铜箔基材等复合材料研发,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新物种“瞪羚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洪南机械从事数控机床研发,生产的工业母机出口欧洲市场……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爱骑士将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提升至12%,5名国外设计师和17名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引进百万元的激光切割机、复合材料成型机;可兴鞋业请来英国设计师,针对国际客户需求开发新品;恒驰电子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与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由4名博士领衔的23个研发团队,建起化学实验室和物理检测室。

政府是科技创新推手。阳新县出台包括《关于打造“创新活力之县”十条支持政策的意见》等多项支持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21至2023年间,该县为科技型企业提供1.6亿元担保贷款,兑现5826.8万元的科技创新惠企政策资金,惠及企业200余家。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阳新县与6所高校建立科技创新合作,共建研究院和服务中心。近三年来,阳新县7家企业获黄石“三链融合”产业创新优秀成果奖,解决技术难题30多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33.36亿元。

2023年,阳新建立全省首家县级层面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跃升30位,成为全省进步最明显的市县之一。全县创新服务及研发机构达115家,其中省级以上创业平台30家,创业载体1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富池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特色产业基地,入选国家“火炬基地”。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正在加速建设。阳新经开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稳步推进。

营商环境只设路标,不设路障

营商环境,如阳光雨露,滋润万物成长。

近年来,阳新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营商环境排名从全省63名跃升至21名,三年进42位。该县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理念革新。每年全县新春第一会,以营商环境为主题,只说“在哪办、怎么办”,只设“路标”,不设“路障”,真正做到“老板发财、地方发展”。

机制创新。建立提能机制,连续两年成功创建先行区19项试点。建立整改机制,实现问题收集、反馈、整改全链条管理。建立考核机制,把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企业满意度考核挂钩,“奖到眼红、罚到脸红”。建立监督机制,纪委监委全程参与营商环境执纪监督,组建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为营商环境“挑刺”。

作风焕新。细化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让政商交往既有“底气”又有“底线”。县级负责人周末跑工地,督办解决企业难题。建设“线上一网”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政策智能匹配、在线推送,解决惠企政策“找不到、读不懂、兑现慢”等问题。

政府职能部门收紧约束,市场主体简政放权。阳新县以“三抓三促”让企业轻装上阵。

抓数字政务,促简政放权。“一次办”:15个重点主题事项高效办成,惠企政策等8类增值服务“一网发布、一网查询、一站办理”。“一窗办”:推行“窗口首席代表制”,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代帮办”:推出政务服务品牌“小阳帮办”,云客服“一对一”帮办代办等延伸服务。“跨域办”: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735项法人事项实现全省通办。

抓惠企减负,促降本增效。降成本:去年累计拨付免申即享等各类优惠政策资金1.02亿元,惠及企业932家。助融资;推广“信易贷”改革,帮助企业融资85.64亿元;推广“政采贷”,截至目前发放253笔,融资10.37亿元。

抓生命周期,促项目建设。实现“六证同发”,助力工业项目早拿地、早审批、早开工。图纸应审速审,实行图纸全过程数字化闭环管理,压减50%审批时限。项目应批快批,通过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提供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项目审批速度提高30%。

县城常住人口新增15万人

阳新,拥有百万人口,外出务工人员一度高达30余万,是宝贵的人力资源。

近年来,阳新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城东新区与城北工业园如“双子星”,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已聚集10余万人口。

漫步城东新区,楼盘林立,商铺密布,绿树掩映,烟火气足,占地700余亩的教育城,新增1万个学位,涵盖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职业学校全阶段教育;人民医院、中医院新院区等医疗机构,为居民家门口就医提供极大便利。

这些年,该县吸引4万余名“阳新鞋匠”返乡创业就业,全县拥有制鞋相关企业680多家,辐射带动就业8.3万人,年产各类鞋品4500万件,2024年鞋产业总产值35.13亿元,获评“中部鞋都”和湖北省鞋服特色小镇称号。

为推动全域一体化,阳新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思路,发挥各镇区比较优势,打造沿江工业强镇带、城区商贸强镇群、腹地农文旅强镇矩阵。

该县组建农发集团,以产业化思路,发展一壶油、一片叶、一只屯鸟、一条鱼、一篮果“五个一”特色农业,推动网湖鳙鱼、阳新柑橘进入“盒马鲜生”,“富川红”“阳新芽茶”获中国武汉茶叶博览会金奖,屯鸟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按照全域旅游思路,仙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通过验收,天空之城入选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乡情韵阳新”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24年国庆假期,仙岛湖景区涌入17万名游客,实现旅游服务零投诉。

县域内拥有三座高铁站,所有乡镇15分钟上高速,560余座充电桩遍布城乡,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白沙、陶港等多个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不断向乡村延伸。

2024年,阳新新增进城人口15751人。其中,新增返乡人口4309人、农业转移人口7729人、外来人口2097人。十年间,阳新县城常住人口增长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2%,成为“县域短板突围,城乡协同振兴”的典型样本。

春日阳光,洒向富川这片红色的土地,阳新,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奋力奔跑在通向全国县域百强的大道上!

数说阳新

● 地区生产总值536.5亿元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03亿元

● 规上工业总产值572亿元

● 中部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48位

--> 2025-03-07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7198.html 1 阳新:工业倍增挺脊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