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5日

阳新游子联手20家企业共建车间联盟

枫林崛起一座“职业装小镇”

刘长春检查即将出库的成品。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露

通讯员 易相志 罗元

“要严把工艺关,确保每道工序误差不超过两毫米。”2月27日,阳新县万事顺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长春正在缝纫车间查验成品,仔细翻看走线是否平顺、整齐、牢固,确保针距密度达标。

1979年,刘长春出生于阳新县枫林镇大畈村。1994年他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原因,父母托熟人将年仅15岁的他送到枫林镇一家裁缝铺当学徒。两年间,刘长春跟着老师傅一针一线磨出了扎实的制衣功底,顺利“出师”。17岁这年,刘长春带着家人的期盼,离开老家,进了温州一家服装厂。

当时的温州工厂密布、机器新潮,温州老板敢拼敢闯的劲头深深影响着他。刘长春抽空在当地技校系统学习裁剪技术,慢慢地,从普通员工成长为技术骨干,开始接触一些新的业务,有了自己的客户群体。

随着温州服装产业蓬勃发展,2001年,刘长春与朋友在温州开办了第一家服装厂,虽然生意还不错,但是对亲人的思念始终牵绊着他。

“家乡的土地住着我的亲人,还有记忆里的童年……每每想到留守在家的父母和孩子,心里不是滋味。”刘长春说,想回家创业的想法在慢慢生根发芽。

2008年,刘长春带着积累的资金和经验,回到枫林镇,租了一个面积不到200平方米的门面,创办万事顺服饰有限公司。开办初期,公司只有20余名员工,设备老旧、产业链不成熟、物流不畅,一度让公司止步不前。但刘长春却很乐观:“既然决定做了,那就不可能中途放弃,也不能对不起家人和孩子的信任。”

刘长春陆续投入300万元引进全自动拉布机、自动开袋机、智能烫袋机等先进设备,将传统裁剪效率提升3倍,产品合格率达99.8%;产业链不完善,刘长春往返于温州和阳新之间,与材料供应商洽谈,搜集布料、纽扣、拉链等物料,并与温州的老客户联络,为服装厂带来新订单;物流不畅,刘长春带着自己的运输车队,赶往江西的临时仓库取货,保证原材料供应顺畅。

慢慢地,公司好起来了,员工从20人发展到100多人,客户群体也由原来温州的老客户,慢慢拓展到当地的企事业单位。然而,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枫林镇有着大大小小20多家服装加工厂,他的梦想是与大家一起“抱团取暖”,在家乡打造一座“职业装小镇”。

刘长春主动联合这20多家服装加工厂,倡导信息共享,推动业务互助,牵头组织共同采购,降低成本,提升议价能力。刘长春透露,这两年服装厂订单量大时,就把订单分配给周边其他服装加工厂,自己既能如期交货,也给其他服装加工厂带来新订单,这是双赢的选择。

在刘长春的努力下,从2023年起,枫林镇区服装产业的平均利润提升了15%,各厂的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明显提高。这些年,刘长春还打造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勤牌”。刘长春不仅将温州学习到的经营经验带回来了,最难能可贵的是,由于服装加工厂员工大多是留守妇女,刘长春在厂里腾出一间房,供寒暑假期间员工子女写作业、玩耍,员工子女还可以跟着妈妈在工厂免费吃午餐。

如今,刘长春的服装加工厂年订单量超40万件,年产值突破1400万元。从在外漂泊到回乡办厂,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从代工贴牌到创建品牌,刘长春用近30年的时间,让“温州模式”在这座小镇上开出新芽。

--> 2025-03-05 阳新游子联手20家企业共建车间联盟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6902.html 1 枫林崛起一座“职业装小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