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4日

当好乡村全面振兴“一线总指挥”

——县(市、区)委书记谈贯彻落实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牢记“国之大者” 创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

钟祥市委书记 张勇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建设更高水平荆楚粮仓。作为百万吨产粮大县,钟祥将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以赴稳面积、提单产、壮产业、强保障,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丰产。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围绕构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大豆、玉米、水稻整建制示范市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7万亩以上。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围绕构建乡村振兴动力体系,大力推广高产新品种和高效新技术,持续推广北斗智能监测终端、无人驾驶系统等智能农机,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智慧农业,让科技沃土成就丰收“粮”方。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粮食综合效益。围绕构建乡村富民产业体系,推进粮食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实现粮食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完善粮食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生产托管服务从“耕种防收”向冷链、加工、物流等延伸,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整合项目资金,补齐水利设施短板,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兜底,增强水旱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做好巩固文章 书写振兴答卷

咸丰县委书记 郭玲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咸丰县将扛牢“一线指挥部”职责使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肩扛使命强担当,守牢防贫“责任田”。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延续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实行县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一线作战、清单推进。抓实兜底保障,把牢监测环节、帮扶环节、退出环节,确保风险稳定消除。严格落实政策,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抓好就业产业帮扶,强化金融帮扶与产业奖补,确保脱贫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融合发展强产业,走好增收“致富路”。推进基地景区化,依托全县茶叶、林果、中药材等11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进产品品牌化,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电商,擦亮咸丰白茶、恩施黑猪、富硒稻米、咸丰蜂蜜等农业品牌。推进文化活态化,充分发挥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引领作用,举办森林马拉松、村BA等农文旅活动,把旅游流量转化为致富增量。

群众主体强乡村,绘就和美“山居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导群众共建家园,推动群众共治乡村,促进群众共享成果,打造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发展富民产业 拓宽增收渠道

嘉鱼县委书记 王永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嘉鱼将坚持科技就是未来、质量就是生命、品牌就是价值的行动自觉,把蔬菜产业发展成为稳定富民的绿色产业。

坚定不移走好农业科技之路。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打造更多优质“种子芯片”。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技,推出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新模式,加快推进蔬菜水肥一体化、机械化采收等项目,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持之以恒走好农业质量之路。发展放心农业,推行“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施肥、统一病虫防治)、“三减三增”、生物绿色防控等高产高效技术,强化质量管控和监管,建立可追溯体系和蔬菜质量标准,确保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矢志不渝走好农业品牌之路。搭建农业供应链体系,构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做足“土特产”文章,依托蔬菜、水产等产品,统筹嘉鱼甘蓝、嘉鱼大白菜、嘉鱼莲藕、陆溪珍湖野藕等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打响“南有嘉鱼”品牌。

做好融合“大文章” 下好城乡“一盘棋”

枝江市委书记 余峰

枝江市将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聚力“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任务,加快推进乡村建设,争创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市。

坚持“一个规划”统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编制《枝江市和美乡村提升规划》,一体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构建“一核四线七片区”的美丽乡村格局。

坚持“一张网络”强设施。推动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往户延伸,力争今年村安全饮水覆盖率、双车道通车率、主干道亮化率、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镇镇有快充、村村有电充”的全域充电圈。探索“公交带货”等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寄递物流提质降本增效。

坚持“一把尺子”优服务。以深化跨区域教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等为重要抓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公共文体设施,推动文体广场和文体设施提档升级。

坚持“一把扫帚”扫城乡。全面开展“五清、四整、三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推广“一坑两桶三上门”垃圾分类模式,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党建引领 绘就乡村善治新画卷

武汉市黄陂区委书记 何建文

黄陂区将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群众自治为基础,促进德治、法治、智治结合,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木兰新乡村”。

设立农村片区联合党委,织密乡村治理组织体系。黄陂区村庄多、分布广、精细化服务难度大,推动在街道党工委与村党支部之间设立片区联合党委,打造强有力的工作服务平台。全区设立97个片区联合党委,形成“街道党工委—片区联合党委—村党支部—村湾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

选派村支部第一书记全覆盖,培育乡村治理头雁队伍。按照因村选人、因人定村,选派创业能人、技术能人、管理能人、文化传承能人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在群众中培育一批乡村治理的领路人、引导者。

增强农民主体作用,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加强村级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搭建村民议事参事平台,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鄂参与”等,让村里的事村民自己商量着办。增强农村法治能力,推进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与平安建设、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平台有效衔接,实现乡村治理“一网统管”。推进农村德治建设,涵养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

“关键一招”激活乡村沃野

武穴市委书记 胡昊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深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专项治理,建好用好“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武穴市将紧盯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纵深推进各项农村改革试点,激发乡村振兴澎湃动能。

信息动态掌握,“三资”颗粒归仓。发挥信息化平台“以图管地”功能,对已录入资源资产信息,开展清产核资“回头看”。建立“三资”动态更新机制,对发生变化的资源资产,第一时间上图纳入信息库。

交易全程监测,收支分毫入网。进一步规范线上流转交易,引导集体资源资产流转交易“应进必进、阳光透明”,确保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规范小型工程线上管理,全面落实“工程验收、工程结算、资金拨付”等措施,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采购线上结算,强化全流程痕迹化管理,实现村级非生产性支出全面“非现金结算”。进一步规范村务卡结算,全面推行线上采购、线上开票、线上报销、银农直联,确保农村集体“三资”最大限度用于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

问题实时预警,监督集成贯通。深入应用智慧监督预警系统,健全部门管理信息实时共享机制,畅通问题收集渠道,强化平台实时监测,全面落实预警交办。

(文字整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王自亮)

--> 2025-03-04 ——县(市、区)委书记谈贯彻落实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6766.html 1 当好乡村全面振兴“一线总指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