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张骅 姚韦伟
“今年,我要向高级社工冲击!”3月1日,湖北省炎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雪瑜,以自己的决心鼓励身边同事积极参加考试。她想通过考试获得的,是全国统一考试认证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社工”全称“高级社会工作师”,是三个等级中的“最高段位”。
今年我省考生报名时间为3月11日至2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注意到,此前我省连续两年报名者已超6万人,这场被基层工作者称为“社区治理能力大考”的资格考试,正成为衡量专业人才水平的重要标尺。
社工也有“高级职称”
“我是连考了三次才考上的!”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街道打铜社区书记倪娟笑着说。2010年,她第一次“裸考”差1分及格,第二年参加了培训,边学理论边在工作中实践。2012年,她拿到了助理社会工作师(初级)证书,实践也有了成效,破格成为街道最年轻的社区书记。“我把学到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方法用起来,党员牵头成立工作室,坚持做特色。”社区三年内成立了12个工作组织,居民们明显感觉到,参与感、幸福感强了,社区发生了很大变化。
社区工作不仅要善意和温暖,更要专业,倪娟鼓励小伙伴们都去学,都去考,大家从学习中得到成长,相继走出了4名社区书记。她也从一名非科班出身的社工,成长为社区书记、优秀社区工作者、省社会工作联合会督导专家。
“10年前考取中级社工,就像拿到了驾照。”武汉市球场街道王晓倩的“车技”在实践中不断磨砺,现在堪称“高手”。2022年,她成为我省首位获得高级社会工作师证书的社区工作者。
王晓倩亲历着社会工作行业专业化进程:从设计服务独居老人的“拉窗帘”行动,到坚持6年组织“智慧课堂”,教老人玩转智能手机,学会电子医保卡激活、门诊预约等实用技能;从最初的独自坚守,到开发打造球场街道志愿服务平台,探索“政府+公益组织”全新模式,“青翼计划”成为全国社区治理的优秀案例。
“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最后一公里如何做,我感觉持证上岗是重要途径。”王晓倩认为,持证只是开始,更要将所学去推动基层治理向更专业、高效的方向发展。
持证者职业发展通道拓宽
“社工证的职业资格直接对应相应层级的职称,有社工证加持,找工作将有更多机会。如果已从事社会工作,持证可获得更高待遇。”省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我省政策规定,对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者,每月分别给予不低于100元、200元、300元的职业补贴。近年来,武汉、荆州等地也出台了相应激励措施。
一些社会组织注意到:在部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持证社工比例已成为评分指标之一。武汉市正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邢虎仔介绍,机构社工持证,的确是加分项。而从个人来说,社工证是社工职业生涯发展不同路径的“入场券”。“我也会要求、鼓励单位所有员工去考取中级、高级社会工作师。”邢虎仔说。
一些居民也更信任持证社工。“现在先看他们‘含证量’。”家住汉口的陈爹爹说,持证社工承办的老年助餐、儿童托管等项目,他会更放心。
目前,我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超10万人,已有6.5万余人取得社工证。随着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加速,这张“社区治理通行证”正在重塑专业人才成长路径,为社会治理创新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