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市在农村工作上有六字诀“学、细、抢、培、治、实”。学三农资料要看,农田要下;落细工作,紧盯农民关心处;抢政策、抢项目,不误农时不误春;培育主体,推进“小田并大田”;治环境、治污水,推进移风易俗;“实”字当头,奋力开创全市三农工作新局面。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快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年。按照“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总体思路,石首市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贯彻执行“八个一”工作要求。坚定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依托长江大学资源优势,开展结对共建,充分发挥涉农科技型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协同创新,促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全面推进石首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机制,强领导。石首市将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围绕主导产业、资源禀赋,探索科技支撑,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产业发展咨询指导专家,优化产业模式,明确农业科技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及发展方向。
政校共建是探索县域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办法。石首市依托长江大学科研实力,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研发平台共建、核心技术攻关、品牌建设推广等,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搭平台,促转化。石首市专项投资2000万元,在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石首市分校(以下简称“市农广校”)基础上建成石首市乡村振兴研究院,实体化运作,作为集科技研发、科技推广、科技应用、科技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市场化、设施化、工业化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探索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研究农业生产与需求、专家与主体、平台与团队有效衔接,构建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农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农广校为助推乡村振兴充电强能,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农机操作与维护培训,培训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育懂技术、能操作、会维修、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机手。
结合农村电商发展新形势,市农广校进一步优化学员的商业定位,为学员们带来人工智能AI在短视频创作、直播带货中的系统应用实操、AI图文和视频剪辑技术,直播选品、测品和排品方法和直播场控实操技术等多项实用内容的教学,这将为学员了解电商发展趋势,掌握电商平台的运营和直播带货技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石首市农广校先后获评全国农广校体系农民教育培训典型校、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百佳校、湖北省最美农广校。
打基础,优服务。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石首市政府列支专项资金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连续两年共列支300万元实施先进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与定向攻关项目,以23个揭榜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先行县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30多个、新技术21项。
在先行县建设过程中,共建立4个专家工作站,成立“稻+”“西甜瓜”等大师工作室,成功建设1个国家级生态农场、1个国家级现代渔业示范场、3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国家级畜禽养殖示范场、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先行县建设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建立“双水双绿”、设施葡萄等14个乡村振兴科技成果展示基地。
构建“市委、市政府+长江大学+龙头企业+先行县示范基地+农户”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石首市分区域组建15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长江大学分产业组建7支专家服务团队,形成“30名教授学者+50名‘土专家’+400名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网络。采取现场指导与科技咨询相结合、定期指导与随叫随到相结合的新模式,开展科技服务8500多场次。
兴产业,扩队伍。共建成果盈车嘉穗。先行县创建期间,石首市先后荣获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农业(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先进示范县、全国优质西甜瓜生产基地、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统防统治创建县等荣誉。先后承办全国农业环保科普行活动、全国福寿螺防控现场会,连续举办九届石首西瓜节,被授予中国西瓜之乡称号。湖北省水稻、油菜、西甜瓜产业体系会议及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系列活动在石首召开;傅廷栋、陈焕春、桂建芳、刘少军及许勇首席、张永生所长等院士专家开展“515”农业科技服务活动走进石首。
按照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的发展思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90家,其中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引进仙鹤纸业投资100亿元,促进芦苇资源高效利用;引进锅圈食汇投资50亿元,打造华中水产预制菜总部;引进牧原集团投资20亿元,新增年出栏生猪100万头能力。
人才队伍不断夯实,开展先行县共建工作以来共培养高素质农民3000余人,农村实用人才4000余人,产业带头人345人,行业领军人才128人,青年农民徐锋荣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优秀学员刘飞入选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单。
石首市“鸭蛙稻”及油菜“一菜两用”被评为湖北省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十大引领技术。“鸭蛙稻”种植模式,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瓜瓜菜”“瓜稻菜”种植模式,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双水双绿”稻鸭虾种植模式,亩均增收1500元;“一菜两用”种植模式,亩均增收800元。
湖北省长吻鮠良种场为国家级长吻鮠良种场,总面积9000余亩,保有长吻鮠亲本10424尾(长江原种506尾),其中,核心亲本保存量1306尾,后备亲本8612尾,Ⅴ龄以上亲本600尾,具备年生产长吻鮠良种亲本800尾,水花4000万尾,大规格苗种80多万尾的能力。良种场坚持将长吻鮠的繁育、养殖研究作为基础工作,现已成功进行长吻鮠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湖泊放流工作,并且对长吻鮠营养需求、配合饲料、病害防治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操作技术。良种场与技术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探索的“长吻鮠人工繁育及规模化养殖技术”曾获湖北省科学进步三等奖。2018年11月,湖北省长吻鮠良种场被农业农村部指定为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
下一步,石首市将继续把握科技、先行、共建三个层次,持续在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着力,围绕主导产业,奋力实现培育100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建设100个示范基地、带动10万农户增收、完成1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的目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