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6日

短评

强县域,“撑”起更多返乡创业

扫码看视频

□ 李墨

在长江三峡的崇山峻岭间,当货运无人机掠过秭归的茶山光伏板,当教学机器人在车间完成最后调试,当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服务器吞吐着全球订单,宜昌县域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新一轮返乡潮中带来不一样的嬗变。

传统认知中,“返乡创业”往往与农业、乡镇小作坊挂钩。然而,与以往回乡开个门店、送个外卖、做点小生意,或普通劳动力回流不同,宜昌县域近年的返乡创业潮,相当一部分是人才的回流,越来越有科技范与含“新”量。北航博士陈南江团队开发教育机器人,早稻田大学海归李宗蒙打造AI产业园……这些创业者带着专利技术、管理经验与国际视野回归,带着科技基因在县域扎根。

诚然,这场双向奔赴与双向选择,光靠“家乡情结”是不够的。什么样的地方能承载住返乡创业?有产业,有机会,有场景,有支撑。从宜昌创业分布看,仍以中心城区和县城为主战场。“百强县—百强镇—特色园区”的多级支撑体系,让宜昌返乡创业更具承载力,也带动了科技创业基础设施的生长——秭归货运无人机需要5G基站网络覆盖,青葵机器人依赖精密制造产业链,电商产业园更离不开现代物流体系。

新一轮返乡潮,不仅是人流的迁徙,也是产业要素和创新要素的迁徙。返乡创业的赛道早已不局限农业和农村,创业者越来越年轻,赛道也越来越多元。秭归1500名持证飞手中,“90后”占比超过七成,货运无人机以每天8吨的运力改写了山区的物流规则,这里同样为无人机创业团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而青葵科技两年突破2000万元营收的背后,是研发投入占比达25%的技术驱动模式。当人口红利窗口逐渐关闭,县域经济开始通过人才红利实现动能转换。科技型创业者的“城归”,本质上是对家乡县域发展和创新生态的信任投票。

--> 2025-02-26 短评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6145.html 1 强县域,“撑”起更多返乡创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