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

“搬不走的产业生态链”这样炼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肖丽琼 张真真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营商环境搞得好,优质企业、资金、人才、技术等才会“不请自来”“来了不走”。

2025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省市场监管局、宜昌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作交流发言,分享如何打造“搬不走的产业生态链”。

为未来产业厚植创新“土壤”

小米智能家电签约3个月即开工、开工2个月即封顶,长飞先进10个月建起一座晶圆厂,迈瑞医疗全球第二总部只用了4个月就拿到了地……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坚持规划引领,出台人工智能、数智病理、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未来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光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等谋划一批重点项目。

在今年湖北“新春第一会”上,10款光谷造机器人惊艳亮相。背后,离不开该区为未来产业厚植“创新土壤”——组建7家企业牵头的联合实验室,新建6家概念验证中心、10家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开放16个应用场景,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827家。为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用好国产替代政策,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以“用”为导向建设科创供应链平台,为企业成功匹配创新需求超1.2万项。

让更多人才留下来,该区还设立光谷驿站英国站、深圳站和光谷青年人才之家,发放900余张“光谷数字人才卡”,新提供514套人才安居房。

产业生态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强。2024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升至第6。

完善“大园区+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2024年,宜昌市项目建设“五办”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十大创新案例,营商环境改革事项和创建试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连续四年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与营商环境更优相对应,经济发展质量更高。2024年,宜昌市GDP达6191亿元,实现四年连跨两个千亿台阶。

如何优化产业生态,成为企业扎根的沃土?宜昌市充分发挥资源吸引力、产业配套力和龙头企业带动力作用,促进国企民企融通发展、大中小企业协同联动。深化“五个一”产业链招商,加速推动“3+2”主导产业聚链成群。推动城区5个产业园区一体发展,“大园区+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制造业在东部产业新区形成集群效应。

完备的产业链条、良好的配套环境,吸引了邦普、万华、多氟多等一批领军企业来宜投资,全市招商落地项目中近四分之一为存量企业追投、跟投。

--> 2025-02-19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5401.html 1 “搬不走的产业生态链”这样炼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