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7日

美国不“睦” 欧洲不“安”

慕安会上美欧同床异梦裂痕加深

2月16日,在德国慕尼黑,警察在举办慕安会的酒店旁警戒。

为期3天的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16日闭幕。会议期间,美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成为全球媒体聚光灯下的热点话题。美国特朗普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与俄罗斯的接触,以及对欧洲国家内部事务的评论,让美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的美欧关系面临多重挑战,欧洲将不得不进一步推进战略自主。

美方指责遭遇反弹

“美国民主都能挺过(有‘环保少女’之称的瑞典青年环保活动人士)格蕾塔·通贝里十年来的批评,你们也能经受住(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埃隆·马斯克几个月(的批评)。”

美国副总统万斯14日下午在慕安会开幕首日的演讲中以自以为幽默的口吻对欧洲盟友说出上面的话,现场随后陷入一片沉默。

万斯的这场演讲在欧洲引发争议。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本届慕安会开幕前夕先后与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导人通话,各方格外关注美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方面的立场。然而,万斯在演讲中对此仅以“相信能在俄乌之间达成合理解决方案”一句带过,反而大谈“欧洲最大的威胁来自自身内部”。他用多个案例抨击欧洲对“政治表达”进行打压,指责欧洲背离了其基本价值观。有分析认为,此举有为欧洲各国极右翼政治势力站台之意。

万斯这番指责招致欧洲领导人强烈反弹。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德国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为了一己私利而干预本国的民主、选举和民意。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说,万斯的演讲试图挑起与欧洲的争端。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肖茜指出,万斯脱离往常欧美安全战略精英在这种场合的讨论轨道,选择攻击、指责欧洲甚至给欧洲“上课”,把美欧之间的裂痕公开暴露出来。

乌克兰问题尽显分歧

14日下午晚些时候,万斯在出席慕安会期间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观察人士此前预期,俄乌冲突有望在此次慕安会期间展现出和平谈判的迹象。但这场备受关注的美乌高层会晤并未达成重大实质性成果。

特朗普12日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通话时间长达近一个半小时。双方随后宣布同意就结束俄乌冲突开展“紧密合作”,并派遣各自团队“立即开始谈判”。美俄间的高调互动让欧洲方面开始担忧,未来乌克兰危机的谈判桌旁是否还有欧洲的一席之地。德国、法国、波兰等国外长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日前发表共同声明,强调乌克兰和欧洲必须是“任何谈判”的一部分。

然而,美国政府乌克兰和俄罗斯问题特使凯洛格15日在慕安会上对欧洲盟友泼了一盆凉水。他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表示,乌克兰的和平谈判桌上不会有欧洲的位置。

“这是……欧洲必须要站起来的时刻。”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同日对此表示,“我们对其他国家‘本国优先’的回应是‘欧洲团结’”,如果不是“欧洲式的和平”,欧洲就不会有任何和平。

另外,美欧之间关于未来如何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也存在分歧。多名欧洲官员表示,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为其提供安全保障最具性价比的方式。然而特朗普此前已明确说,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不切实际的”。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也已表示,欧洲军队应成为确保战后乌克兰安全的主要力量,美国军队不会参与其中。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米达·范赖伊说,美国在俄乌冲突的立场中充满了赤裸裸的私利,美国希望将欧洲防务的负担转移出去以控制本国国防开支,同时加大向欧洲出售武器的力度,从而确保欧洲继续依赖美国。

未来关系挑战重重

创始于1963年的慕安会是西方主导的国际战略和安全领域的重要年度论坛之一,作为美国与其他北约成员国对话的平台常被称为“跨大西洋的家庭聚会”。然而,本届慕安会上美欧之间分歧凸显,令跨大西洋伙伴关系遭遇“寒流”。

会议召开前,美欧之间的矛盾已经因新一届美国政府一系列“美国优先”的政策和表态而不断升级。会议主办方在10日发布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中也对美国新政府的相关做法表达了担忧。开幕式上,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针对美国新政府关于加沙地带战后安排的相关表态指责其根本不考虑既定的规则、伙伴关系和信任,并警告“无法无天绝不能成为世界新秩序的指导原则”。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指出,特朗普有关吞并加拿大、购买格陵兰岛以及在关税贸易等问题上的言论引发欧洲对美国新政府不尊重现有国际秩序的不满,这成为本届慕安会上欧洲方面的最大焦虑之一。对于特朗普回归后的跨大西洋合作前景,欧洲也充满了不确定。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近期发布的一份民调结果显示,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只有不到20%的受访者将美国视为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利益的“盟友”。

肖茜认为,欧洲在未来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上陷入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希望美国不要减少对其投入,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美国干涉其内部事务,不断强调欧洲的未来由自己决定。她认为,未来美欧之间的政策协调会面临更多困难,欧洲在这种困境下或将被迫进一步推进其战略自主。

观点

世界面临新不确定性

中国贡献建设性力量

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16日闭幕。与会中国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慕安会讨论了世界面临的众多新不确定性,中国向世界传递了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推动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的决心。

会前发布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主题为“多极化”。报告在关于美国的部分指出,特朗普政府许诺采取更有选择性的、往往是单边的政策参与国际事务,服务狭义的美国利益。其考虑以强制手段吞并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和加拿大,表明美国不会受制于关键的国际准则。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说,本届慕安会最受关注的就是特朗普政府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特朗普政府此前的种种表态和做法体现了美国对国际秩序的不尊重、对既有国际体系的破坏。

针对美国副总统万斯14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的讲话,王俊生说,万斯讲话采用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破坏了国与国平等交往的原则,对德国内政赤裸裸的干涉更是侵犯他国主权,是可能引发外交紧张的单边主义行为。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肖茜说,万斯的发言只字不提俄乌冲突、关税等问题,无视欧洲和世界各国的关切,欧洲官员和学者对此表现出很大失望。

王俊生说,俄乌冲突仍然是本届慕安会最重要的议题,虽然特朗普政府在积极推动谈判结束俄乌冲突,但欧洲普遍担心美国方案是否公平公正,是否能够实现持久和平,还是只是单纯为了服务美国的利益。

针对美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的做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表示,这破坏了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世贸组织规则,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扰乱全球供应链,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14日在慕安会“中国专场”发表题为《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的致辞,阐述中方对世界多极化的四点看法,即倡导平等相待、尊重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共赢。中国专家表示,致辞回应了各方关切,为当今不确定的世界提供了最大的确定性。中方推动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的主张在多场活动上被广泛讨论,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赞赏。

相关

欧洲从中国AI突破

看到机遇

曾经拥有爱立信、诺基亚等熠熠星光的欧洲,如今已在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相对滞后、陷入创新焦虑。美国帕兰蒂尔技术公司防务项目主管麦克·加拉格尔在此间举行的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上说,欧洲人工智能和软件社区缺乏创新,欧洲发展模式的优势已经消失。

美国政府现在推行的“美国优先”技术发展模式正加大欧美分歧,也让欧洲创新陷入窘境。作为曾经的科技强国摇篮,欧洲如今正站在技术发展的十字路口。

面对与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加剧的分歧,一些欧洲专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寻求合作以突破当前的发展困境和窘境。

中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人工智能模型被众多欧洲业内人士誉为激发人工智能创新的优秀案例。用更少的时间和成本开发出同等性能或类似性能的模型,这让在人工智能竞争中相对落后的欧洲开发者看到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以及合作的机遇。

法国米斯特拉尔人工智能公司共同创始人阿瑟·门施对媒体表示,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中国人工智能的突破为欧洲提供了启发,“从DeepSeek的成功看到了公司乃至欧洲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实现提升的希望”。

在本届慕安会上,一些美国代表将制度竞争与技术竞争混为一谈,强调美欧必须团结起来以应对中国,并主张严格限制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以确保安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肖茜在慕安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幕与几年前的慕安会十分相似。2021年,美国劝说欧洲人不要使用中国5G设备;多年过去,美国也没有为那些弃用中国5G设备的欧洲人提供更好的技术方案。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不再对美国的提议买账。欧盟支持的人工智能项目DIVERSIFAIR研究员史蒂文·费特曼指出,某些国家实施科技制裁等行为,不利于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只有人工智能在全球获得更广泛发展,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本栏文图均据新华社2月16日电)

--> 2025-02-17 慕安会上美欧同床异梦裂痕加深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5257.html 1 美国不“睦” 欧洲不“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