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9日

对标一流看光谷 放眼世界谋未来

稳进提质 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

中国光谷。(张璨龙 摄)

武汉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洁净化黑灯工厂内,AGV机器人正在工作。

光迅科技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基地洁净厂房,员工在生产、测试高速光模块。

2024年11月17日早8时,2024光谷马拉松鸣枪开跑,参与人数再创新高。

建设八座大科学装置,布局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群;

打造四大千亿产业创新街区,争创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精心策划国际性招商活动,不断扩大光谷国际朋友圈;

高标准建成首个国际社区,打造集高端住宅、国际学校、国际医疗中心于一体的光谷国际会客厅;

……

2月8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扩大)会暨2025年度工作会上,“世界级”“国际化”等字眼频频跃入眼帘。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的征程,已经成为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一路追光的梦想正在加快照进现实、照向全球。

从1976年拉出我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到1988年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从“武汉地图外被遗忘的2厘米”到聚集15万家企业、200万人口的科创新城,中国光谷从零起步、白纸作画,已经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之一,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2024年,中国光谷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200亿元,增长7.1%,经济总量占省、武汉市比重分别提升至5.3%和15.2%,综合排名居全国高新区第六,存储芯片、光电集成芯片、空芯光纤等自主创新技术世界领先领跑,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地位更加凸显。

对标一流看光谷,放眼世界谋未来。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光谷特色、高点定位。

站上2025年的全新起点,中国光谷将锚定“稳进提质”发展年度目标,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

提升创新策源力

八座大科学装置汇成世界级原始创新集群

近日,位于光谷的首个大科学装置——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迎来重大突破。

该中心李亮教授团队,成功实现全球最大单机功率风力发电机(26兆瓦)的原位退磁与退磁后的再饱和充磁。

中国风能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之后,我国将迎来风机退役高峰期。目前,永磁风力发电机是国内主力机型,风机维修或退役回收均需退磁处理。

“传统的整机加热退磁工艺,能耗大、污染重、报废率极高。”李亮介绍,采用最新的原位充退磁技术,可实现充磁用时100毫秒,整极退磁不到200毫秒,能耗不到加热退磁技术的1/100,已在企业实现应用,解决了整个风机行业的燃眉之急。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运行11年来,已累计运行超9万小时,创造了64T(特斯拉)平顶脉冲、94.88T双级磁体场强等多项世界纪录,为北大、清华、哈佛、剑桥等133家国内外科研单位提供科学研究服务1984项,相关科研论文已在Nature、Science、PRL等期刊发表1821篇。

大科学装置也被称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目的的大型科研装置或设施,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国之重器。

依托大科学装置,科学家将完成从0到1的原始创新策源。研究表明,1990年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有48%来自大科学装置。

如今,中国光谷正建设“1家国家实验室+8座大科学装置+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6家湖北实验室”的高水平科创平台矩阵。

2025年,光谷将加快建设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建成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

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加快汉江国家实验室科研总部和实验园区建设,积极争创光电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硅基光芯片等重点平台,新建成省级研发机构5家以上。力争每年大科学装置产生5项世界级成果,实验室产生10项标志性成果。

聚焦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创新药、类脑科学等重点方向,实施重点研发计划,产出一批“首款首次首创”的代表性新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围绕前沿领域和优势产业提升建设5家概念验证中心、10家中试平台,培育6家卓越级孵化器,基本建成“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

高标准建设机器人光谷基地、湖北科创学院,批量培养光谷创业者。实施“轻舟行”全球英才猎聘行动,建设光谷人才驿站北京站、香港站,搭建“人才周转港”,开辟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力争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5000名。

推动光谷科创大走廊向鄂黄黄延伸建设,组建都市圈实验室联盟,每年新建50个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启动建设湖北—香港科创协同创新中心,建好湾区离岸创新中心和欧洲分中心,举办全球孵化器大会,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国际组织来光谷设立研发机构。

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大千亿产业创新街区培育世界级产业

“我们在光谷以及周边区域,已经聚集了近百家新型显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扩大)会暨2025年度工作会上,前排就座的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张其东说。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东湖高新区将统筹规划产业集聚区、人口居住区、综合服务区,完善高标准厂房、洁净室等产业空间配套,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打造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千亿产业创新街区,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依托华星光电、天马、小米智能家电等龙头企业,沿左岭大道启动建设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千亿产业创新街区,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厂房,着力提高产业链配套率,加快打造全国最大的新型显示基地、全国一流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

依托九峰山实验室等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沿长岭山启动建设化合物半导体千亿产业创新街区,加快建设英诺赛科、敏芯等重点项目,力争集聚上下游企业超50家,抢占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创新高地。

依托芯盟科技等龙头企业,沿武汉新城中轴线启动建设存储器千亿产业创新街区,完善三维存储工艺验证、研发中试、先进封装等高水平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筑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每年引育元器件、内存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家,擦亮“世界存储之都”品牌。

依托人福医药、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以光谷生物城为载体,启动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创新街区,加快建设光谷国际医学中心,积极筹建高水平光谷医药创新服务中心,打造新药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放大生产等高水平服务平台,服务创新药加快审批上市,每年至少1款I类新药上市。

企业强则光谷强,企业兴则光谷兴。

“2024年,我们在海外市场销售规模增长近30%。”大会现场,荣获光谷2024年度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人物的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说。

世界一流产业必须有世界一流企业梯队,中国光谷提出,培育代表性的企业军团。

实施科创企业“育苗计划”,见苗浇水支持1000家种子企业,力争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实施科创企业“跃升计划”,新认定瞪羚企业超过500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实施科创企业“引领计划”,成立100亿元的并购基金,系统支持重点企业、龙头企业整合全球资源,加快培育千亿级上市公司,营造“皓月当空”“满天繁星”的科创企业生态。

瞄准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先进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重点方向,面向全球遴选30个项目,推进未来产业发展研究院实体运行、组建未来产业专家委员会,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中国光谷将聚焦半导体、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命健康等重点方向,建设重大项目专班,统筹链主企业、科创人才、金融、场景、校友5类要素资源,坚决打好重大项目攻坚战。

大力提高市场化招商比例,增强国企“建运招投”一体化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光谷“世界行”,精心策划国际性招商活动,不断扩大光谷国际“朋友圈”。

提升生态承载力

“一半山水一半城”吸引世界级人才

会上,东湖高新区提出,将坚定不移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强化规划引领,探索实施“产城单元”规划,加强产业社区营造,优化交通、教育、医疗、商业配套、工业配套,通过功能复合、场景融合、治理结合,实现“工作即生活、创新即日常”的新型城市形态。

一半山水一半城。2025年,光谷将高标准完成光谷科学岛绿化提升,启动高新大道绿化提升工程,完成10公里林荫路建设,新改建13处口袋公园,打造1处美丽街区,形成显山达水的城市生态空间网络系统。

加快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起降场地、通信基站、低空飞行服务站等配套设施,开通2条无人小巴商业运行线,1条商业化低空观光飞行线。

推动“六横五纵”道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中通道等重点项目,力争武汉新城东西向骨架路网、组团间次干道、42条次支路及微循环道路、“五边”道路全面通车。

搭建光谷人工智能媒体创作中心。新建成4家光谷书房和光谷文化中心,加快建设明楚王墓考古遗址公园等大型文化项目。建设光谷国际新文化电竞中心,引进知名电竞赛事,打造“电竞之城”。坚持“办好一场赛、闪亮一座城”,擦亮光谷马拉松、武汉网球公开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品牌,常态举办中国游戏节、人工智能艺术节、光谷音乐节等“小而美”文体活动,让创新文化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 2025-02-09 对标一流看光谷 放眼世界谋未来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4524.html 1 稳进提质 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