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1日

有家乡情,更有获得感

1月23日,韦伦来到天门市滨湖大道的楚天时代售楼部,认真观看样板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杨 通讯员 陈飞 摄)

1月25日,晾晒场上挂满了风干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摄)

1 月 25 日,张引兰一家人在新房吃午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王晶 摄)

返乡就业创业置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支持各类创业,重点面向全省一千多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规模推进以乡情为纽带的返乡创业。

今年春节前后,天门老板韦伦把广州的服装厂搬回家乡;黄梅“90后”女孩张引兰回县城买房创业;沙洋小伙万亚会抓住荆荆高铁开通机遇,回乡做起风干鸡生意。

随着我省各地产业迅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疗和教育资源提质扩面,以及购房奖补、鼓励生育等政策出台,返乡就业创业、置业安居,成为越来越多我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选择。

把服装厂搬回天门,确实是明智之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杨

通讯员 陈飞

“我计划年后装修房子,你看哪些地方可以改造提升?”1月23日,韦伦来到天门市滨湖大道的楚天时代售楼部,在销售经理的带领下认真观看样板间。

韦伦,天门市麻洋镇人,曾在外闯荡多年的他,前不久在家乡买下一套136平方米的新房。“首付原本是27万元,我是农村户口,加上去年生了二胎,因此政府发放12万元购房补贴,买房时直接抵扣部分首付,剩下50万元办了贷款。”

“生孩子有奖励,买房子有补贴,着实带给我们不少惊喜。”韦伦直言。

2000年,韦伦闯荡广州,剪线头、做衣服、打包、熨烫,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10多年。后来,他和亲戚合伙开起服装加工厂,规模越做越大。

2023年9月,韦伦为更好照顾老家的儿子和父母,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将加工厂搬回天门。“还有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广州厂房租金相对较高,资金压力较大。如今,天门服装产业链日渐完备,回乡发展正当其时。”他表示。

事实证明,韦伦的选择没有错。租金更便宜——在天门,租下1000平方米厂房,年租金仅为10万元,在广州则需至少60万元;用工更便捷——都是家乡人,缺工吆喝一声,工人们很快就能到位;创业环境舒适——服装产业链齐全,办证照速度快,办事也顺利。

“以前在广州,加工厂只雇得起10多个人。回到天门后,订单量大增,雇用人数达到40多个。”韦伦说。

他感慨道,把服装厂搬回天门,确实是明智之举,服装厂2024年销售收入增长20%。

和韦伦一样,回到天门发展已成为不少在外游子的共识,再加上天门推出鼓励生育、购房奖补等民生政策,让他们返乡的意愿更为强烈。

“去年11月,我们推出183套房子,当天就销售了80%。12月我们又推出新房源,目前已销售200余套。”楚天时代销售经理陈浪介绍。

生二孩奖补6万元,生三孩奖补12万元,农业转移人口奖补6万元,引进人才奖补6万元,产业工人奖补6万元,教师和医务人员奖补6万元……力度大、覆盖广的购房奖补政策,带动天门房地产销售市场持续火爆。

数据显示,2024年,天门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41亿元,同比增长6.5%,增幅排名全省第一;商品房销售48.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增幅排名全省第一。

“追”着高铁回沙洋,让风干鸡香飘万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舒兵

“发压岁钱啦!发压岁钱啦!”

1月28日,除夕。一大早,沙洋县十里铺镇光华村的万亚会,拿出一沓崭新的百元大钞,给了13岁的儿子和11岁的女儿每人1000元。

“孩子长这么大,都没收到过压岁钱。去年我赚了钱,给每人发个大的。”35岁的万亚会笑呵呵地说。

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出生的万亚会,过去一直在外跑运输。“吃饭不规律,夜晚开车也不安全,还经常不能跟家人在一起。”回想过去,他有些无奈地说。

2020年荆荆高铁开工,沙洋西站设在十里铺镇,离万亚会家仅几百米。看着繁忙的高铁站工地,万亚会常常思考:能不能回家干点啥?

2023年,沙洋西站初具雏形,万亚会瞄准高铁开通后的商机,决定返乡创业,做风干鸡生意。

风干鸡是沙洋传统名吃,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相传是刘备之妻孙尚香腌制发明,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其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选用下蛋老母鸡,宰杀后用熟盐里外均匀涂抹,腌制24小时,露天晾晒后打包销售。因风味独特,逐渐发展成十里铺镇的特色产业。

2023年4月,万亚会拿出多年积蓄,并申请60万元政府贴息的“创业贷”,建厂房仓库、引进设备、硬化晾晒场地,将新工艺与老传统相结合,制作风味地道的风干鸡。同年,他还注册荆门市荆腊鑫食品有限公司,推出“荆忆鑫”品牌。

2023年底,厂房建成投产。产品以风干鸡为主,还包括风干猪蹄、鱼、排骨等。

2024年,荆荆高铁开通,十里铺镇借势通过多种途径宣传风干鸡。随着风干鸡知名度的提升,万亚会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1月2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万亚会的荆腊鑫食品有限公司,只见晾晒场上,金黄的风干鸡、风干鱼在太阳下散发出诱人的光泽;仓库里几名工人打包、装货,忙个不停。

“风干鸡、风干鱼、风干猪蹄,鲜嫩味美,老人孩子都能吃。”厂房边的直播间里,万亚会的妻子尝试着直播带货,以扩大销量。

“今年赚了25万元,收入比跑运输翻了一番多,还能天天跟家人在一起。”万亚会高兴地说,腊月高峰期一天卖三四百只,全年卖了8万多只。

2024年,以十里铺为代表的风干鸡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名录。万亚会信心满满地表示,将努力保持传统风味,擦亮风干鸡品牌,让这一非遗技艺传承下去,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吃到这道传承千年的舌尖美食。

回黄梅买房,最让我动心的是优质教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吴慕枫  郑鉴峰

“新家里第一次过年,氛围感要拉满。”贴窗花、挂福字、摆上金钱树,腊月廿六上午,锦晨黄梅天地小区,黄梅县“90后”返乡女孩张引兰忙得不亦乐乎。

2024年1月,张引兰首付40万元,剩余26万元办了5年按揭贷款,拿到这套137.7平方米房子的钥匙。

一年前,张引兰和爱人王登辉在浙江杭州从事服装行业。他们的两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黄梅县蔡山镇读书生活,一家人分居两地。

“回黄梅买房,最让我动心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张引兰说,她看中的锦晨黄梅天地小区,位于黄梅县城南片区。2023年以来,县里把这一块设定为教育重点发展区域,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配齐,保证孩子就近读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张引兰的新家,只见房间整洁、温馨暖人。

“那是大儿子读书的小学,旁边就是小儿子上的幼儿园,骑电动车3分钟就到。”她推开窗户,指向并排而立的黄梅县第八小学、县实验幼儿园。

2024年9月,张引兰乔迁新居,开启全新日常:每天清晨,带着两个孩子出门上学,先送“大宝”、再送“二宝”,然后骑车3分钟,来到自己创办的服装加工坊上班。

“在家门口上班,带娃挣钱两不误。”张引兰说,加工坊招来七八名“宝妈”,大家早上送完孩子就过来上班,下午学校放学就下班接孩子。

不到半年,加工坊接了六七千件服装订单,她每个月有两三万元收入。

说话间,王登辉带着两个儿子回家。“妈妈,我得了一张奖状。”就读黄梅县第八小学四(12)班的“大宝”王宇浩开心不已。这个学期期末考试,他语文成绩涨了10多分,受到学校表彰。

“新的一年,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听完“大宝”的话后,张引兰喜上眉梢。

“再换辆新车呗?咱家车子,开了8年都没换。前几天,堂弟开回一辆30多万元的车,看得我心里痒痒的。”王登辉试探着建议。

“好好干!手头有了钱,你也从杭州回来,我俩办个更大的服装厂。”张引兰说得斩钉截铁,尽显家里“一把手”风范。

张引兰表示,服装行业回乡创业成本更低,同样是12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杭州租金每年要七八万元,黄梅不到两万元,而且在家乡招揽工人也更容易。

黄梅县教育局局长王政介绍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黄梅探索以教育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吸引人口聚集,去年春秋两季,黄梅城南片区新增就读学生3695人,带动人口进城8744人。

--> 2025-02-01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4049.html 1 有家乡情,更有获得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