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鄂州基层治理让群众“唱主角”

村湾处处景 社区家家乐

梁子湖区沼山镇王铺村通过“1元钱”工程让村湾变得干净整洁。

鄂城区凤凰街道滨湖社区“酒窝老师工作室”里,孩子们很开心。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鹏 通讯员 陈智 杨琼

近年来,鄂州市委坚持市区一体探索构建高效运行的基层治理体系,全市已实现小区(小组)党组织全覆盖,348个村(社区)工青妇群团组织全覆盖,统筹“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N社会组织”等资源力量,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1月15日,鄂州市委社工部举办2024年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展演大赛,全市20个村(社区)聚焦小区治理、乡村振兴、清洁家园、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主题,采取现场讲演、视频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全面呈现鄂州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成果。

游子归乡带领村民推介“乡愁”

1月17日下午,一缕缕暖阳穿过杉树林,洒在游客身上,他们有的合力打糍粑,有的玩桌游,不亦乐乎。

这是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栖客露营基地,基地负责人陈川举着喇叭,帮助游客照顾随行小朋友。

今年34岁的陈川是峒山村五组人,曾经在上海工作,年薪过百万元。2022年,陈川回村创业,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殷殷嘱托。

陈川选中村中四线港边的一片杉树林,投资百万元创办露营基地。经过两年多的培育,基地迎来快速发展期。

“别看工作日游客少,周末可是一桌难求!”陈川介绍,不仅夫妻俩加入服务员队伍,父母也成为坚实的支持者,还请了10多名乡亲帮忙。

陈川通过社交媒体推介“乡愁”文化,2024年多次登上抖音榜首。“基地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吸引武汉都市圈的游人来这里放松。”他说。

基地火了,村里农产品也跟着火了,“不到一天,一户村民两亩地红薯就被挖光了。”陈川说,村里的稻虾、果冻橙、甘蔗等农产品都很俏。

陈川说,2025年将流转80亩农田作为农耕实践基地,扩大基地体量和服务内容,大力发展周末经济。

“我们从卖农产品到卖风景,打造了‘峒山’区域公共品牌,成功转型为国家级3A景区。”峒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又胜说,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该村留住常住村民,吸引一批游子回乡创业,招引一大批“新乡人”来到峒山投资兴业。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6万元增长到460万元,六成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由2.2万元增至3.75万元。

“1元钱”工程解村湾保洁难题

农村环境问题一度成为基层治理难题,梁子湖区沼山镇王铺村通过“1元钱”工程轻松化解。

走进王铺村山下张湾,一棵巨大的樟树枝繁叶茂,村里道路、房前屋后,清爽干净。

山下张湾理事会会长张红林正在村里悠闲散步。他说,“1元钱”工程即每名村民每月出1元钱,用于村湾保洁。“这费用是不够的,但是此举将乡亲凝聚在一起。”

村党支部书记袁海波介绍,“1元钱”工程缘自一次村湾治理的讨论中,山下张湾保洁员张远寿提出,“哪怕每家出1元钱保洁费,大家也会珍惜、爱护环境。”

他的这一句话引发现场大讨论,村党支部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决定以村民众筹和村集体配筹的方式解决村湾保洁问题。全村699户、2765人,每人每月捐出1元钱、1年捐出12元,村集体按全村2800人、每人1元钱配套,不够的由乡村能人捐资。

“村民出了1元钱,大家的心里便会将村湾每个角落当成自己的!”张红林带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村湾,村湾处处是景,有的村舍被改为非遗作坊和展示馆,有的被改造成议事中心,还有的被改造成民宿。“山下张湾成为远近知名的景点,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张红林自豪地说。

以山下张湾为试点,王铺村逐步将以“党组织引导、村级配套、村民自缴、收支两条线、三方监督”为核心的“1元钱”自治机制扩展至全村。

“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而是从手头做起,做到干净整洁、鸟语花香。”袁海波介绍,“1元钱”由各自然湾理事会负责,对捐款实行村级分湾专户管理。这不仅解决了农村环境卫生问题,还“治”好了乡村多年的“顽疾”,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和责任心,村民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文明意识不断提高。

社区合伙人解“一老一小”后顾之忧

“恭祝大家万事顺意……”1月18日一早,鄂城区凤凰街道滨湖社区“酒窝老师工作室”里,小朋友恬恬、瑞瑞和熙熙正在练习春节祝福语。

工作室用房属于滨湖社区新党群服务中心。2020年12月,该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1楼至3楼完成了装修,其余6层楼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都空置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思夷思考着如何用好这些闲置资源。

她通过走访,发现居民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一老一小”两大群体:在节假日,父母上班后,孩子无人看管;中老年人活动场所受限等。而在市场中,家长对许多培训机构不放心,许多培训机构也苦于租房难和生源问题。

紧盯居民需求,社区创建“牵手计划”公益品牌,通过场地零租金的方式,引入涂来涂去创意美术、酒窝老师工作室、家风家谱有限公司等7家合伙人入驻,用空间换资源、换服务、换收益。

涂来涂去创意美术负责人杨肖是首位“合伙人”。她说,按照“市场化+普惠+公益”的原则,社区提供免费场所,公司收费比市场要低很多,如寒暑假一节课仅收20元,并且通过社区考察后的培训机构也让居民放心,现在每到假期课堂总是爆满。

周思夷介绍,对于特殊群体,培训学习是免费的,机构总利润的10%至15%回馈给社区公益基金,“已累计产生公益金10万元,这让普惠活动托底更有底气,公益活动补充更加精彩,居民也能获得更好体验。”

熙熙的母亲杨女士说,自己和丈夫是双职工,顾不了孩子,社区“合伙人”解决了孩子课后无人管的难题。

“问题小区”摆起“长桌宴”

2023年7月31日,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葛店镇新华社区党支部成立,退伍军人张豪被选为首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他上任没几天,祥瑞东方城小区12名业主便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小区物业乱象你们管不管、能不能管?

“管,一定管到底!但是先把事情了解清楚。”张豪现场承诺。

张豪介绍,祥瑞东方城小区建于2013年,现住1100名居民,拖欠9年的物业费高达260万元,信访、维权问题达400余件。

自此之后,张豪带着社区干部挨家挨户调研,小区垃圾到处都是,36部电梯关闭,监控瘫痪……社区党支部在小区先后召开9场座谈会,会同法院、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协商,通过对已缴费业主奖励,对未缴费业主打折收费等措施,成功化解原物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

与此同时,在社区党支部引导下,成立小区党支部,并成立业主委员会,辞退旧物业,引进新物业公司,还成立志愿服务队。

“光清理以前的垃圾便有五大车!”随着物业问题解决,社区党支部用脚步丈量,用心用情用力,通过“家门口”议事协商,累计开展大小议事协商40余场,解决噪音扰民、邻里纠纷、飞线充电等问题120余件。

业主刘云从武汉退休后住在这个小区,她是小区的一名志愿者,她说社区工作人员一叫就到,帮助建车棚、充电桩、篮球场等,将小区业主紧紧团结在一起。

去年12月28日,祥瑞东方城300多名业主齐聚小区广场,唱歌跳舞,自己动手共享“长桌宴”。刘云说,28桌菜和抽奖奖品都是业主众筹而来,经过1年多的努力,业主们从“矛盾纠纷不断、邻里关系紧张”到“百人共宴、邻里和谐”。

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播文明乡风

华容区临江乡芦洲村的“娘子军”顶起了基层治理的大半个天。

村妇联主席柯爱云是嫁过来的媳妇,2015年被推选为村妇联主席。该村9个小组2026人,因为离市区近,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到城里务工,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

柯爱云介绍,芦洲村位于长江边316国道和武九铁路之间,全村耕地都在长江边,常受洪涝灾害;铁路涵洞限高,大货车无法通行。这些都限制了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收入微薄。

在村党支部支持下,柯爱云于2019年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顶得住!这是这支队伍的特点。”她说。

2020年7月6日,持续暴雨严重威胁该村一组洲头湾。她带领200多名妇女,紧急将116名村民紧急转移至集中安置点。当时,村里妇女肩挑背扛,将洲头湾49户村民家中重要物资全部搬至2楼。安置好村民,她又带着几名志愿者,在洲头湾口值守。

2023年5月,一组100多亩荒地需要复耕,刚刚做完手术的志愿者秦爱平来回奔波,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在半个月之内完成复耕。

除了重大任务外,巾帼志愿者还帮助调解邻里和家庭纠纷。柯爱云说,几年前由于穷,村民家庭矛盾多,动辄出现家暴,通过志愿者上门调解,协助就业,现在这种现象已很少发生。

柯爱云介绍,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从最开始的5人发展到现在36人,线上线下为村民开展矛盾调解、关心关爱、环境整治、文化文艺等各类服务活动300多场,文明乡风在芦洲村蔓延开来。

“共享菜园”延续浓浓乡情

1月17日下午,斜阳西下,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燕矶镇燕矶社区共享菜园里,73岁的张少文正在收拾小菜园。

张少文原来住在走马村二组,是花湖机场核心征迁区域的首批搬迁户,他和三乡八村六十湾的征迁户被安置在燕矶还建小区。“住进高楼不习惯,回家要上楼梯,关键是没菜园。”他说。

张少文看到小区背后靠近江堤边有一片空地,他便自行种上蔬菜。看到有人种菜,小区居民便一哄而上,乱搭乱建,有时为了边界问题而争吵,引发各种矛盾。

“他们突然搬进高楼难舍田园情结,这种矛盾需要泥土来治。”燕矶社区党支部书记吕司琪介绍,小区背后这片土地约有15亩,社区请来推土机将这块土地推平,并划分为1255块菜地,准备分给业主。

没想到消息传出去之后,大家天天来社区要菜地。但是,业主有2662户,明显供不应求。

通过一场场“板凳会”商量,社区最终将这片菜地划分为3个区域:为287户特殊家庭解决了菜篮子民生问题,为中小学2600余名中小学生提供农耕科普,为600余位老年人抚慰乡愁。

“虽然只有20平方米,但是每天去走一走、看一看,心情舒畅不少!”张少文说,这不仅是块菜园,更是矛盾化解的润滑剂。

吕司琪说,小小的共享菜园,解决了基层治理的大问题。共享菜园分给居民后,居民成立了志愿队共同维护,让菜园成为公园。居民之间少了争吵、多了关爱,浓浓乡情在这个新家园延续。

--> 2025-01-22 鄂州基层治理让群众“唱主角”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3341.html 1 村湾处处景 社区家家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