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 通讯员 杨名
药酒作为一种具有保健、治疗功效的中药传统剂型,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黄帝内经》有“汤液醪醴论篇”,专门讨论酒的药用之道。所谓“醪醴”,即药酒。在恩施,很多家庭都有自制的药酒。那药酒应该怎么泡?是不是人人都能喝?恩施州中心医院院务委员、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湖北省中医科普专家向建军,对药酒及泡酒予以解读。
制作药酒宜用50度以上白酒
药酒按照功效可分为三大类:滋补类、祛风除湿类和活血化瘀类。前两者大多为内服,活血化瘀类则以外用为主,主要用于运动系统损伤的治疗,如关节或肌腱扭伤、肌肉劳损等。
“一般制作药酒的白酒应选择50度以上的。”向建军解释,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中药中所含有效药物成分能充分溶解在酒液中。《中国药典》规定,制作酒剂必须选择白酒,若是内服的酒剂,必须用高粱、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类酿造的白酒。酒精度数高,不仅可以保持药材的药性,而且也可以保证药材的保质期。不过,药酒并非越陈越好,药酒浸泡后的最佳服用时间是一个月到半年。一些名贵药材比如人参、虫草等制作的药酒,即使反复加酒浸泡,最好也不宜超过2年。泡制的时间太长,酒精会挥发,药性也会打折扣。
并非万物皆可泡
出于养生保健的目的,很多人觉得只要是补药都能泡酒,有些甚至把好多种补药泡在一起。向建军提醒,除了枸杞、人参、板党、天麻等常见的一些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食材外,许多毒性很强的中药,比如对肝肾毒性很大的马钱子、川乌、草乌、生半夏、苍耳等,不宜盲目入酒。
以川乌、草乌为例,它们是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的药物,但因毒性很强,需严格控制其用量。否则,中毒后可致严重心脏损害、中枢麻痹,甚至死亡。
“泡制药酒时,一定要根据自身体质,咨询医师或药师的专业意见,对证选药、合理组方。”向建军建议。
饮用药酒勿贪杯
药酒多以中药为主要成分,其中的中草药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对人体产生多种有益影响。例如,一些中草药具有抗炎、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有助于增强人体健康、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等。适量饮用药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血,对于一些慢性疼痛、关节炎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每日饮服10—20毫升为宜,一天最好不超过50毫升。”向建军建议,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药酒,对配方、制作和服用要求较严,应作药服,病愈则止,勿当酒饮。过量饮用不仅达不到保健效果,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饮用药酒时,不宜在早晨空腹和夜间饮用,应在中餐或晚餐前1小时饮用。
此外,药酒不适合所有人服用。例如酒精过敏的人群、孕妇、哺乳期产妇、儿童以及有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者不能服用药酒。有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肝脏疾病、胃溃疡等,也需慎用药酒。正在服药的人群,也要警惕药酒中的成分与服用的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