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出千山、汇众流,以雄伟之力积蓄三峡。
在长江的怀抱中,宜昌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历史与现代的光芒。
2024年,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周年。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的中堡岛上正式开工。
作为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成为守护山河安澜的国之重器,也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30年来,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超1.7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9亿吨,绿色电能点亮神州。
30年来,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近70次、拦洪总量超过2200亿立方米,能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95%以上、武汉以上洪水来量2/3左右,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30年来,三峡船闸累计过闸货运量超21亿吨,年均经济效益344亿元,显著改善了长江“黄金水道”的通航条件。
2024年,也是峡江之城宜昌不平凡的一年。
根据宜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年,宜昌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经济总量预计突破6000亿元!
4年连跨两个千亿台阶,不仅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动能与后劲,更是咬定青山绿色转型的魄力、定力与决心。
这一年——
宜昌港口吞吐量近1.5亿吨,居全省前列;
城市更新、大财政体系建设等5项工作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数量全省第一;
央行技改再贷款授信76.6亿元,全省第一;
新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11个,总数达到51个,全省第一;
服务业发展评估全省第一;
6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全省第一;
群众安全感综合排名连续3年全省第一。
一个个“全省第一”背后,是400万峡江儿女“劲逮逮”的精气神,也是宜昌2024年拼搏向上、奋斗不息的昂扬答卷。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迎着2025的曙光,从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塔吊林立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到三峡国际机场新加坡航线的新年“首航”;从个体工商户周王心的第一张幸福食堂营业执照,到外卖女骑手朱海英“骑”开得胜一天跑下50多单,大街小巷,各行各业,这些建设的现场、奔波的身影、奋斗的笑脸,共同汇聚成宜昌2025的第一眼城市表情,带领着这座城市活力奔跑在新年的地平线上。
在三峡工程“三十而立”的今天,肩负国家重大战略的三峡水运新通道,正在加速从宏图走进现实,打造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战略工程,书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水运新篇章。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破题开篇。
这里是宜昌,三峡的门户,山水的诗篇,这里是波澜壮阔的新峡江。
— 枢纽地位加速跃升 —
这一年,开通了5条国际航线
1月2日12时36分,从新加坡樟宜机场飞来的HU454航班,缓缓降落在宜昌三峡国际机场。
新加坡旅客车惠民走下舷梯,与他一起抵达宜昌的,还有他的母亲、妻子和不到2岁的儿子。
“现在回宜昌太方便了!”推着大包小包行李走出三峡机场国际通道的车惠民说,他祖籍兴山,以前回来探亲要么乘飞机到武汉,再坐动车到宜昌,要么从上海和广州转机,一等就是四五个小时,很不方便。“这趟回来,中间短时经停海口,正好休整一下,全程只用了不到8小时,旅途感觉很好!”
这是三峡国际机场首次开通新加坡航点,也是2023年宜昌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以来开通的第6条国际和地区航线。
2024年,三峡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新开通国际航线5条,出入境游客首破10万人次,交出历史最优成绩单。这是继武汉天河机场后,我省第二个年出入境客流量达到10万人次大关的航空口岸。
新加坡旅客车惠民抵达宜昌的同一天,宜昌市重点交通项目集中开工。
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宜昌东段、十堰至宜昌高速公路兴山至长阳段(含沙镇溪长江大桥)等项目,建设总里程172公里,总投资443亿元。
十宜高速兴长段,串联起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清江画廊、武陵源世界级文化旅游走廊。
宜昌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2024年以来,宜昌市加快建设长江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以宜荆荆都市圈建设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9公里、在建里程达到321公里。
正在推进的宜昌城西高速公路(含南津关长江大桥),建成后将联通沪蓉、江南翻坝和沪渝高速公路,完善三峡综合交通体系。主跨1200米的南津关大桥,是世界上隧道锚拉力最大、长江上钢桁梁最宽的悬索桥。
目前,湖北建成通车的38座长江大桥中,宜昌市有10座;全省在建长江大桥9座,其中有3座在宜昌。
宜昌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国家重大工程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湖北)有限公司在宜注册,宜涪高铁全面开工,宜常高铁正式获批,高铁北站主体工程完工,“十字形”高铁枢纽加快成形。港口吞吐量近1.5亿吨,居全省前列,宜昌枢纽地位加速跃升。
— 重大项目捷报频传 —
这一年,千亿产业集群成势见效
2024年,继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之后,宜昌生命健康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宜昌千亿级产业达到3个。
宜昌高新区是宜昌人福药业的全球总部基地。作为亚洲最大的麻醉药品研发生产企业,宜昌人福的产品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每年可生产5亿支小容量注射剂。“年产5亿支,意味着每秒要生产近16支,每个环节的效率,都关乎整条生产线的效能。”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小针车间主任陈维介绍,车间很多工序都由机械臂或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完成,自动化率超过95%,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
去年7月,宜昌人福药业大健康产业园高端大输液车间封顶,投产后可年产单腔袋2000万袋、多腔袋200万袋、玻瓶1000万瓶。
在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的国际药物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平均年龄27岁,目前公司有34个一类新药在研。
过去一年,宜昌产业转型势头强劲,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3+2”主导产业加快壮大。
2024年,35个过50亿元项目签约落户宜昌。以宜化、三宁、多氟多为龙头的华中氟硅产业园等9个总投资435亿元的现代化工项目,以兴发、万华为龙头的磷基新材料一体化等5个总投资300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以安琪、人福、东阳光为龙头的微生态菌剂产业化等8个总投资135亿元的生命健康、合成生物项目,以中科曙光、燧原科技为龙头的国家先进计算中心等8个总投资209亿元的大数据和算力项目集群加快推进。
宜昌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工,三峡千古情火爆出圈。邦普时代、东阳光电池铝箔、纬景储能、夷陵长江大桥改建工程、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鄂西南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建成投用。
宜昌成为全省最大的新能源船舶建造基地,宜昌广汽累计产量达到37万台,新能源汽车实现量产。
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宜昌的创新能力也明显增强。《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中,宜昌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第56位,提升了7位。
— 改革赋能结出硕果 —
这一年,5项工作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
2024年,宜昌城市更新、大财政体系建设等5项工作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数量全省第一。
更新的城市,更“新”的生活——
宜昌市西陵区望洲岗10号危旧改项目位于夜明珠街道英雄山社区,这里也称葛洲坝片区,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片区配套滞后、楼面年久失修、建筑管网老化,已不能适应居住需求。
2023年,西陵区开展片区城市更新,首个原拆原建危旧房改造项目落地望洲岗10号。望10项目由小区居民成立的危旧房合作改造联合社委托,宜昌西陵城市更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去年1月,居民全部签约;2月,危旧楼拆除;3月18日,新房开工建设;8月,主体封顶……这是全省试点、宜昌首个危旧改试点——葛洲坝片区城市更新望10项目的时间进度表。2024年12月底,望10项目竣工交付,居民新年有望住上新房。
葛洲坝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只是宜昌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
去年,曾两次入选国家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的宜昌,对311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显著改善6万余户、15万多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创新推进“一站式”加梯服务,2024年计划加装电梯300 部,实际完成402部,累计加装电梯1334部,解决4.7万居民上下楼难题,宜昌加装电梯经验在全省交流。
18个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全部完成,该市70个社区达到完整社区标准,完整社区覆盖率达30.04%,远超省评15%目标值要求。
“小切口”推进大改革——
宜昌高新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去年率先在全省推动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聚焦经济发展,加快剥离社会职能,解决高新区发展主责主业偏离问题;推进“一区多园”改革,把5个城区产业园纳入高新区实际统筹管理,走出“数字扩区”发展误区;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着力构建政企高效联动的市场化开发运营模式,促进产业、金融、资本融合发展,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机制,以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1月2日上午9点31分,宜昌市西陵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个体工商户周王心拿到新出炉的营业执照,笑容洋溢。
“一次办好,效率很高,真是新年好彩头!”他开心地说。此时,距离他到现场提出申请,仅仅27分钟。
— 人民生活更有保障 —
这一年,70项民生实事托起群众幸福
1月5日,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鼓励政策火遍全网:宜昌将鼓励支持城区用人单位将在宜合法生育妇女产假延长至1年,配偶护理假延长至30天。
“作为一名女性,我感到十分欣慰,也非常支持!”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张家坡社区党委书记洪娇认为,这是宜昌落实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真正体现了对育龄女性和家庭的人性化关怀。
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宜昌今年将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确保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同时深化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1月1日,42岁的外卖女骑手朱海英跑了50多单,创下她同期最高跑单纪录。
朱海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读高中,儿子上小学,养活孩子是她做骑手最大的动力。
中午时分,宜昌市伍家岗区福久源社区红领驿站,坐满了前来小憩的环卫工和骑手。朱海英从电动车后箱拿出早上打包的饭菜,熟练地在驿站微波炉里热上一热,拉个凳子坐下,埋头吃了起来。
“做骑手虽然辛苦,但行行都一样,努力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朱海英介绍,她所在的站点有100多名骑手,每个人都很拼。
现在,红领驿站解决了骑手们的用餐、充电和休息问题,让朱海英在给千家万户送去热腾腾的外卖时,也感受到来自站点和社区的温暖。
农贸市场连着千万家,是城市里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去年8月,宜昌城区首个邻里中心菜市场——伍家岗区杨岔路市场邻里中心开工,打造集“买菜、娱乐、服务”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新型农贸市场。去年底,菜市场通过省商务厅验收。
为满足城市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伍家岗区商务局支持杨岔路菜市场不断探索业态场景创新,设置党群活动室、社区幸福食堂、惠民便利店、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社区活动中心、康养中心、理疗室8个基本业态,以及增加自动售卖机、家电维修等选配业态,打造“好滋味”在市场,“人情味”在邻里中心的复合型社区配套综合体,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截至目前,宜昌共有在营农贸市场约150个,市场总摊位超1万个,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宜昌城区每万人农贸市场使用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位居全省市州前列。
过去一年,宜昌十大类70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学位11027个、婴幼儿托位1993个、公共停车泊位6933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8家。18家医院病理诊断进入“数智化”时代,4家县级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
数说宜昌2024
预计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总量突破6000亿元
四年连跨两个千亿台阶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7%
•宜都、枝江、夷陵“全国百强”再进位,西陵跻身“全国百强”,14个乡镇入选全省百强镇
•港口吞吐量近1.5亿吨,居全省前列
•三峡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新开通国际航线5条,出入境游客首破10万人次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2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64个
•新增上市公司4家,占全省增量的三分之一
•新增营收过百亿元企业1家,总数达到9家
人民福祉持续增进
改造危旧房581套
改造老旧小区311个
婴幼儿托位1993个
新增学位11027个
•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933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8家
•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2.51万人
•宜昌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工,三峡千古情火爆出圈
•18家医院病理诊断进入“数智化”时代,4家县级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
展望宜昌2025
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
进出口总额增长7.5%
粮食产量保持在30.8亿斤以上
(图表数据根据宜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