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守规矩与放手干,从来不是“单选题”。党的纪律既有教育约束功能,又有保障激励作用。让规矩的红线守好了,把干事的跑道扫清了,党员干部驰骋发挥的空间也会更大。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基层采访时,时常会听到地方干部这样讲,干群关系好、政商关系清爽,地方发展就会风生水起;干部如果“塌方式”腐败,地方发展也会“塌陷”。抓好党的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仅是一道作风考题,也是关乎发展的现实考题。
严守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和道德高线,就是干事创业的作风“生产力”。有少数声音认为,管得严、查得严影响积极作为,有的觉得干多错多,还可能被问责,不如少干,当个“躺平官”“太平官”。把严管与干事对立起来看,这是非常荒谬的认识。党的纪律既有教育约束功能,又有保障激励作用。让规矩的红线守好了,把干事的跑道扫清了,党员干部驰骋发挥的空间也会更大。
在1月6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释放出激励担当作为的鲜明信号。管严不等于管死,更不是把干事创业的手脚捆住。有些人把守规矩与放手干硬生生割裂开来,根源上是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缺乏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当干部岂能以“油水”多少论?在改革发展的舞台上,干部就是要勇担大任、“先干一步”,岂能因怕出错、怕担责而踯躅不前?一些庸懒散软、消极懈怠的状态,需要从思想根源处解决,岂能推责为纪律管得严?
守规矩与放手干,从来不是“单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八项规定”一刻不松,“打虎、拍蝇”无禁区、零容忍,反对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持之以恒。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下,涤荡污浊,激扬清风,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干事激情。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让我们看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没有阻碍经济发展,而是为国家发展凝心聚力提供坚实保证。
把“守”与“干”统一起来,要平衡好执纪与容错的关系。纪律建设越是走向深入,越要把“精准”二字摆在突出位置,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实事求是、毋枉毋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湖北、浙江、天津等地出台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让干部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更有底气、更有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加强诬告行为治理”作出部署,对想干事、能干事的人给予关心支持、理解包容,对诬告行为坚决严惩,为干事创业者正名。前进道路上充满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坚持激励约束并重,在严管厚爱中干事创业,更好地把守规矩与放手干统一在正派为人、干净干事、真心为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