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仅11.5元的营养食品,“摇身一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售价5000元一疗程……这样的骗局仍在不断上演,一些老人即使“赊账”也要购买。
什么药这么贵?什么讲座还能车接车送?经过警方深入调查,一个保健品诈骗团伙“浮出水面”。
警方发现,老人参加健康讲座的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的一家饭店。一份当事人提供的视频显示,自诩中科院沈阳所“重编程逆转”项目负责人的王某某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科研成果”有多么受到国家重视,又用拼凑的媒体采访视频为产品“背书”,并通过互动交流调动大家积极性,为推销产品做铺垫。
“每次‘讲座’大概有半天时间,‘听课’的老年人有二三十人。”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刑侦支队办案民警赵佳晨说,团伙中的“业务员”通过“海打”电话方式联系老年客户,确定参加意向后陪同老人一同“听课”。
赵佳晨告诉记者,推销过程中,王某某以产品有国家补贴等为噱头,原价5000元一盒的产品优惠至5000元6盒(一疗程)。“老人几乎都会购买,钱不够的就等发了退休金再补上。”
近年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多次提醒,消费者要注意防范保健食品销售骗局,切勿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等活动,更不要接听非法保健食品推销电话,不接受送货上门等。
记者调查发现,在很多保健品诈骗案件中,受骗老年人即使被警方告知受骗,仍然不能自拔。一位老人家中已经花费不菲购买了各种各样的所谓“保健品”,还会去“听课”买药。“答应了‘业务员’,他们就会关心我、对我好。”这位老人坦言。
采访中,受访公安民警为被骗老人画像:年龄65岁以上、有退休金、文化水平较高,但缺少家庭关心关爱。
“诈骗团伙嘘寒问暖、送点小恩小惠,很快就能攻破老人心理防线。”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刑侦支队副支队长杨萌萌说,许多老年人缺少精神寄托,没有人关心、聊天,最终就会让骗子钻空子,将老人手里的钱“吃干榨净”。
(据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