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刘毅
通讯员 肖熠 周啸 陈俊
“陈爹爹,咱们翻个身,擦洗一下哈!”2024年12月13日上午,位于英山县陵园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三楼的特困失能养护中心里,护理员吴又芳正轻柔地为卧床老人擦身。胸前,一枚“邹倩护理员”胸牌格外醒目。
一楼大门口,“邹倩工作室”标牌下,人头攒动,格外热闹。原来,今天邹倩要来培训交流。
“邹院长,欢迎您来给我们传经送宝!”看到邹倩过来,特困失能养护中心主任伍桃红和其他养老机构负责人热情地迎上前去,大家围成一团,聊个不停。
邹倩,17岁进入福利院,扎根大别山区,悉心照顾农村孤残老人,一干就是29年,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等荣誉称号,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你未养我小,我愿陪您老。”这是邹倩的名言。她就像一朵开在大别山上的杜鹃花,守着“夕阳”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
近年来,英山县紧紧围绕社会养老需求,推广邹倩服务标准,打造养老服务品牌,在乡镇福利院、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等地成立“邹倩工作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培育“邹倩护理员”延伸队伍,用“邹倩精神”和“邹倩标准”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
“邹倩工作室”遍地开花
“当个管家不容易,但我会一直尽职尽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孤残老人心灵深处。”2024年12月13日,在黄冈市养老服务行业交流座谈会上,邹倩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着自己的管理办法和工作经验。
“邹院长的事迹让人感动,这不仅是一次知识分享,更是一场精神洗礼。”一位乡镇福利院院长说。
像这样的分享或宣讲,邹倩几乎每月都要抽空参加,交流对象不仅有养老护理员,还有专业社工和志愿者。
让邹倩带动更多养老行业从业人员,英山定期组织养老机构负责人跟班学习。每年寒暑假,英山理工中专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都会集中前往邹倩所在的孔家坊乡农村福利院实训。
“要把邹倩这面‘旗帜’扬得更高,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英山县民政局局长林梅香说,通过建立“邹倩工作室”,明晰养老服务的职责要求和服务内容,并制定与之配套的考核标准,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实现英山养老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
现在,“邹倩工作室”在全县遍地开花,20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和16个养老机构都挂上专门制作的标牌,300余名专业养老护理员佩戴“邹倩护理员”胸牌,以全新的面貌上岗服务。
如今,“有困惑,学邹倩!”已成为全县养老专业人员的共识。
“如何为符合条件的老人办理五保手续?如何更好地接收社会代养人员?”2024年9月,湖北怡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财务主管方洁带着困惑找来。邹倩马上为她讲解最新政策,并教授她如何提升服务品质。
“从她身上,我更多体会到,怎么把老人当家人,养老事业当终身事业。”伍桃红说。
一位失独院民的离世,曾让她长期难以释怀。她向邹倩发去信息:“如何做好临终关怀,陪伴老人度过最后的时刻?”
“体会到爱与陪伴,患者在临终时就能如释重负。”邹倩认为,除了身体上的照顾,心理支持和精神慰藉同样重要。
现在,面对垂危的老人,伍桃红不再害怕。她常常握住老人的手,陪他们走过最后一程。
一位病重的瘫痪老人,始终放心不下年迈的父亲和一直未收回的十几万元欠债。伍桃红听后,立马帮他联系村干部,齐心讨回这笔钱,还把他的父亲也接了进来,悉心照料。
临终前,老人在伍桃红耳边低语:“我没什么能给你,只能今后到天上去保佑你……”她听后泪流满面。
以“邹倩服务标准”为尺子
走进石头咀镇农村福利院,护理员刘双正帮助一名轻度中风老人进行手部握抓、腿部拍打等康复训练,增强其肌肉灵活性。
“我当护理员没几年,没想到能评上金牌护理员,月工资能多发300元,真开心!”刘双说,评上金牌护理员后,她丝毫不敢懈怠,先后考了养老护理、消防设施操作等相关证书,还自学起计算机,打算将院民的资料进一步归档管理。
“工作室、护理员都要‘卷’星级、比服务,才能形成人人用心的正向激励效果。”英山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周啸介绍,2023年起,全县养老机构纷纷挂牌“邹倩工作室”,进行统一考核,工作室评比分“一星、二星、三星”,护理员评比设“金牌、银牌、铜牌”,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室和护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有了机制,如何保障长效运转?
“必须定好标准、做好监督。”周啸给出答案。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根据邹倩多年的工作经验,从鼻饲、翻身、洗澡,逐一制定详细的服务标准,作为考核依据。中心常年不定期对16家养老机构开展突击检查。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人员管理……哪项考核不合格,就现场列出整改清单,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为充分调动所有挂牌养老机构服务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英山在全县范围内推动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整合城区闲置资产,引入市场机制,组建养老服务公司,以高质量养老服务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谈起改革前后变化,石头咀镇农村福利院院长张海燕喜笑颜开:“2023年我们院里只有30余人,现在最多的时候达到了93人,护理人员收入也有较大提升。”
“干好干坏、人多人少都不一样,护理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服务质效大幅提升、服务内容不断延伸,更多老人愿意入住福利院,形成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环。”英山县民政局社会福利股负责人陈俊说,公建民营改革不仅提升了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使养老院的服务内容延伸到了康复护理、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
打造“一刻钟养老圈”
2024年12月10日,在雷家店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呼叫中心、助浴室、理发室、日间照料室、图书室、棋类室、康复室等一应俱全,留守老人们正聚在一起下棋、按摩,乐享晚年。
相较于城市,农村养老面临着更多挑战。吃饭、医疗、照料等养老服务,对于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来说曾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如今,情况大不一样了。
“英山老年人共有7.9万,其中80岁以上近万人,在专业机构养老的只有千余人,绝大多数还是选择居家养老。”陈俊介绍,为补齐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的短板,英山积极打造“一刻钟养老圈”,盘活教联体、医共体改革闲置资源8处,用于建设乡镇养老综合体,打造具有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等功能的“一站式”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腰腿痛好多了!谢谢福利院和卫生院的大夫们。”石头咀镇农村福利院内,78岁的院民付义金正在接受红外线治疗。
“自从乡镇卫生院抽调医护人员,在养老院建了医养中心,老人们看病太方便了!”院长张海燕介绍,医养中心最多时配备7名常驻医护人员,老人有了病痛,足不出院就能得到专业治疗。同时,医疗服务还辐射英山西河沿线4个乡镇,方便集中供养、特困供养、分散供养等三类对象近2000人。
“大爷,今天有您最爱的炖肉,来一点吧。”在红山镇乌云山村“博爱”食堂,志愿者热情招呼着前来吃饭的老人们。
乌云山村党支部书记段汝娜介绍,村里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老人凑合吃口饭的现象十分常见。“以前老人煮碗萝卜吃几天,现在3块钱就能吃到热腾腾的、荤素搭配的干净饭菜,每天还不重样!”
在英山的各个村和社区,发扬互助精神,鼓励企业、社区、老人共同参与,因地制宜建起一座座“博爱”食堂,不仅解决了孤寡、病残老人的“做饭难”“吃饭难”等问题,更为留守老人提供了一个温馨有爱的交流环境。
对于行动不便的特殊老年人,通过“i黄冈”点单,第三方专业机构就能提供上门服务,为他们理发、喂食、擦洗、换被。
伴随着多种服务嵌入、“邹倩护理员”队伍的不断壮大,“邹倩工作室”招牌越擦越亮,全县养老服务网越织越密。